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组织 > 孔庙文庙 >

孔庙建筑的相关功能

 
    孔庙的功能是祭祀孔子,这是对孔子家庙而言。其他各地的孔庙则既具有祭祀孔子的功能,又具有推崇文人政教的作用。因此,曲阜孔庙有其独特的权威性,自始建至今,始终称之为孔庙。而其他各地,则有先师庙、圣庙、文庙、夫子庙、学宫之称。最普遍的称呼是文庙。文庙,即文庙五庙(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文宣先师庙(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顺治以后各地孔庙一般称之为“文庙”。由于地方文庙的主要功能与曲阜孔庙等同,有的地方文庙,也被称为“孔庙”如四川德阳文庙,嘉庆、同治年间的德阳县志均称为文庙,只因民间有称其为“孔庙”的,便被写进书并称为孔庙了。这种情况在全国文庙中,不乏其例。因此,国内地方志上被称为“孔庙”的仅有:曲阜孔庙(家庙)、北京孔庙(后家祭孔建筑)、衢州孔氏家庙(南宗)。其他各地审美观点称为孔庙的,只不过是由于地方民众的习惯尊称为“文庙”,后审美观点约定俗成了。由于曲阜孔庙是中国文庙建筑的典型代表,故中国文庙建筑在国际上被统称为“孔庙”——Confucian temple。《明史》中有一段话,把孔子家庙和地方孔庙的功能作了区别,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天下文庙,推伦传道以列位次;阙里家庙,宜正父子以叙彝伦。”
    现就孔庙主要建筑的功能介绍于下。
    万仞宫墙,是孔庙建筑之南始端。其名出自《伦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司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因此,有的孔庙又称其为“数仞宫墙”。“一仞”为七尺,数仞,足以言其高。其含义为赞扬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建筑功能具有“影壁”、“照壁”的作用。一般来说,这是孔庙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
    曲阜孔庙的第一座石坊为“金声玉振访”。其语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也。”此句象征孔子思想集先圣先贤之大成,如同钏磬之声,集众音之大成。
    在各地孔庙的一进院落里,东西有门坊(或木或砖),其式样或牌楼或门道,其枋止书“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其意言孔子思想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有的则书“金声”、“玉振”,其寓意为儒家思想通过祭孔的礼乐而传遍各地。也有的为“太和元气坊”、“洙泗渊源坊”,作为进入充满太平祥和的神圣境界和探询儒家文化的渊源的门坊。作为文庙侧门,也有的称为“礼门”、“义路”、“贤关”、“圣域”、“黉门”,表明由此进入儒家殿堂。
    棂星门,为孔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结构建筑。《后汉书》记载,灵星,天田星,汉高祖祭天祈年,命祀天男星。袁枚在《随园随笔》中说:“后人以汉灵星祈年与孔庙无涉,又见门形为窗灵,遂改为棂。”无论怎样解释,文庙修棂星门,象征祭孔如同尊天。在宋代,棂星门,即称“乌头门”。《唐六典》说:“六品以上乃通用乌头门。”因此,有学者论及此门时说:“实有显示尊贵和表彰性质,后成为坛庙等重要祭祀场所专用。也有说,棂星门具有”“取士得才”的意义:采芹与棂星联结一气,塑造文才受用与考举成就的风光。因为“天镇星主得士之庆,其精下为棂星之神”。
    泮池,又称泮官,是位于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宫学的标志。古代,“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泮宫”。依古礼,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称为辟雍的学宫,四周环水,而诸侯之学只能南面泮水,故称“泮宫”,孔子曾受封为文宣王,所以有“泮池”。泮池上一般有石桥,或拱或平,或三座三洞或单座多洞不等,被称为泮桥。科举考试时,学生过桥去祭拜孔子,被称为“入泮”。
    泮池之后是大成门或称戟门。大成门之称,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一语。大成门有三门,为表示对圣庙的礼敬,遇有重大仪典才开户中门;平时,均以两腋门出入。其门上多用门钉,每组门扇共有一百零八个门钉,左右各五十四个,因九为阳数之极,九的倍数一百零八更是礼制中最大者,代表着对圣庙的尊崇。其建筑式样为:两边有对称耳房,正中开门,中轴线穿其中。其形状如古代兵戟。故有戟门之称。
    大成殿是孔庙主殿,其名也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一语。唐代称为“文宣五殿”,宋微宗赵佶尊崇孔子“集先圣先贤之成”,诏名文宣五殿曰大成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内塑有孔子及四配及十二哲的塑像。地方孔庙一般则立牌位。
    大成殿两前侧为东西两庑。两庑,是供奉配享孔庙先贤先儒牌位的地方。
    大成殿后是崇圣祠或称启圣殿。主祀孔子之父叔梁纥。清雍正元年(1723年)谕封孔子五代祖先配享王爵尊号,并准其入祀,将启圣殿改名为“崇圣祠”,另外也配祀孔鲤等十们先贤先儒。
    孔庙配套建筑中还有奎文阁等建筑。奎文阁即奎星楼、魁星阁。汉代《孝经授神契》记有“奎主文章”。奎星,本北虎之首,这里又成了主宰文章之神。因此奎星楼表明了地方孔庙所具有的学校性质。有的地方,其意义又同经楼一样,被称为“尊经阁”,有尊孔读经之意。
    碑亭,放置石碑的建筑。石碑主要刻有记载孔庙修建、祭祀等重大活动的文献。西安府文庙的《重修宣圣庙碑》、昆明文庙的《战后修复孔子庙碑记》等属于各地文庙常见的建庙记事碑。曲阜孔庙的十三个碑亭,其间有《大唐诰赠泰师鲁先圣孔宣尼碑》等名碑,这类碑记得是记载皇家有关文庙祭祀、建设等内容,有的作为“御碑”为各地文庙普遍摹制立于“御碑亭”(如四川德阳文庙)之中,有的地方也专门作为文庙的重要碑刻建筑,如《勒州治学宫石碑》(四川广汉文庙)、《雍正间谕封孔子五代五爵碑》(台湾台南孔庙);也有与科举考试有关的《进士题名碑》(北京孔庙);记载当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纪功碑如哈尔滨文庙《张学良碑》;云南建水文庙大成殿两侧有东西碑亭。其中,西碑亭内立满汉文《御制平定回中告太学碑文》,通高五米。宽二米,两块石碑并列在碑座上,一碑刻满文,一碑刻汉文,两块碑镶在一块完整的牌府上,碑之上镶一块完整的碑顶,将其连为一体,碑文记载乾隆年间清军平定新疆准噶尔叛乱、统一祖国版图的史料。原碑立于北京孔庙内,临安知府摹刻于建水文庙。东碑亭内立汉文刻写的乾隆《平定青海告成太学记》下马碑是各地文庙普遍存在的告示碑,上书“文武官员在此下马”。
    在一些地方孔庙中,设有祭祀地方名宦、贤人的乡贤祠、名宦祠,如四川德阳文庙、云南建水文庙等。一些地方文庙还有神厨、字库、乐器库、礼乐亭、东西配殿、省牲所、会馔厅、更衣亭、敬一亭等进行祭祀活动需用的配套建筑,这些建筑的位置在组庙组群中并不十分明确,不能出现在中轴线上,而是在两侧。景贤祠、仓圣祠、名宦祠、乡贤祠、节孝祠、忠义孝悌祠(建水文庙)、节圣祠(辽阳文庙)、日新斋、时习斋(南乐文庙)、居仁门、居仁门、育德仓、义仓、社圃、修业斋、存诚斋(河南郑州文庙)、钟鼓楼(上海学宫)、启风门、腾蛟门(洛南文庙)、戏楼(内蒙古丰镇文庙)等建筑在一些地方孔庙中也有出现。这些建筑的命名与文庙祭祀、祭典是联系紧密的。至于“忠孝祠”、“节烈祠”等建筑则渗透了地方文化因素。
    曲阜孔庙、衢州孔氏家庙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一些建筑为其独有。如曲阜孔庙的杏坛、鲁壁、金丝堂、诗礼堂;寝殿、圣迹殿、至圣庙坊、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仰高门、快睹门、启圣门、承圣门、观德门、毓粹门等建筑为一般孔庙所不具有。衢州孔氏家庙的报功祠、恩官祠、五支祠、袭封祠、六代公爵祠以及思鲁阁等建筑也是如此。
    由于庙学的关系,作为学校功能的明伦堂建筑,和孔庙关系十分密切,在一些地区现存的孔庙建筑中,明伦堂也作为孔庙建筑被划入其建筑的组群之中,并纳入保护范围。《版权属于中国国学网,若要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