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海外汉学 > 中外交流 >

墨香飘四海


    香港《镜报》月刊6月号文章题:华人报刊论
    (原编者按 本文讲述了海外华人报刊成长的历史,所作的贡献和面临的挑战,指出由于西方媒体的偏见,华人媒体在维护华人福祉,传承中华文化,帮助华人融入当地社会的同时,还负担着记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使命。)
    2001年9月,世界华商大会在南京举行的同时,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也在南京开幕。除了几家美国媒体负责人因“9-11”事件不能前往外,应邀的130多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文媒体的160多位高层人云集石头城。这是海外华文报刊近200年历史上第一次华文报界人士的盛会。
    华文报刊始自东南亚
    据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报道,过去的180年里,在世界的52个国家和地区,出版过4000多份华文报刊,2001年,海外有70多家华语电台和几十家电视台。华文网的数目则难以数计。两年前,新加坡主办了李金龙医师收藏中文报展,种类达700种之多。近一二十年,两岸三地的中国人在海外创办的华文报刊至少有数百家。
    华文报刊及华人社团和学校,被称为华人社区的三大支柱,共同担负着传承中华文化,促进华人社区与当地社区交流的任务。
    华人移民历史最悠久人数最多的地区,当数东南亚。海外华文报刊种类之多历史之悠久,也非东南亚莫属。
    据叶观仕著的《马新新闻史》,《察世俗》于1815年在马六甲创刊,开创了海外华文报刊之先河。《光华日报》的出现,开始了政论报刊的时期。经历了20世纪20-30年代商业报刊时期和日本占领的黑暗时期,40年代末东南亚华文报刊进入转折期。
    这时期报刊的民国纪年改为西元纪年,当时称为“我国政府”的“国民政府”改称“中国政府”。这标志着华人已融入当地社会,把自己的居住国视为祖国。这也表明华文报刊由侨报变成了当地报纸。这时期创立至今仍出版的报纸有《南洋商报》、《星洲日报》、和《光华日报》。1963年马来西亚建国,两年后新加坡独立,当时马来西亚主要华文报刊皆以新加坡为基地。70年代这些报章才迁到马来西亚。
    华文报刊也曾在印尼盛极一时。50年代华文日报多达20多家,是当时东南亚之冠。苏哈托上台后所有华文报刊都消失了。近年印尼对华文的禁令解除后,华文报刊 才如同雨后春笋般再次发展起来。印尼华文报刊虽然得到了重生,但也面临着重重困难。30多年排华政策使华文水准低下,华文报刊水准不高,读者也有限。
    印支三国华文报界也和印尼同行一样,经历了风雨冰霜迎来了早春天气。从1975年波尔布特强迫华人柬埔寨化,华文被禁了近20年。如今,继《华商日报》复刊后,又有《大人日报》和《新时代日报》创刊,胡志明市也出版了华文日报《西贡解放报》。泰国有6家华文日报,拥有读者30万人,相当于泰国总人口5%。
    华文报刊遍布全世界
    20世纪中叶前,华人移民八成流向东南亚。最近20多年,八成流向北美、欧洲、澳洲及日本。华人移民新趋向,改变了华文报刊分布。亚洲百多年历史的华文报刊根深叶茂,总数约200种。华文报刊在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日本、南非、中南美洲、太平洋岛国,要么正在蓬勃发展,要么正在生根发芽。
    20世纪60—70年代,北美、澳洲华人移民开始有较多文化人。那时华文报刊多由台湾和香港报业所办。最有名的是香港《星岛日报》、《明报》和台湾《世界日报》耕区版。《世界日报》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日报之一,发行量几乎与《巴尔的摩太阳报》相等。
    《亚洲人周报》是华人在美国创办较早的刊物。最近该刊创始人方大川的儿子接管了美国传媒大亨赫斯特的《旧金山市考察家报》,成为首位掌舵美国大报的华人。80年代中,越南华人和台湾移民在澳洲分别创办了《新海潮报》和《自立快报》。这是继1982年香港《星岛日报》在悉尼登陆后的两家华文大报。
    由于大陆移民增加,华文报刊由香港人台湾人垄断的格局开始改变。美国华人移民比10提前增加100多万,其中中国大陆人占一半以上。加拿大主要移民源头是中国大陆。美国中文报纸近百家,其中有1/3以上是由中国大陆新移民所办。加拿大大约有30家左右的华文报纸,其中大多数是90年代来的大陆新移民创办。
    澳洲华人移民近50万,其中13万来自中国大陆。80年代澳洲华文只有在悉尼出版的两三家。如今主要华文报刊已经达20家。1998年日本有华人38万。现有华文报刊30种,其中80%为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所办。
    华文报刊也在东欧兴起。80年代后期东欧结束了无华文报纸的历史。匈牙利有2万华人,中文报就有10家。俄罗斯有20万华人,有7家中文报刊。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也创办了华文报。华文报在欧洲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1997年欧洲华文传媒协会的成立。第三届年会有来自奥地利、西班牙、比利时、罗马尼亚、匈牙利、荷兰、英国和法国17家华文传媒的代表。
    新移民作出的贡献
    近20年有150万大陆人移居海外。他们给海外华文媒体带来了活力。他们不仅创办华文报刊,而且许多港台移民或当地华人创立的报刊,都在由中国大陆移民编排操作。
    柬埔寨《新时代日报》员工大部分来自中国大陆,主编原在武汉《长江日报》任职。《大众日报》主编是辽宁的中文教师。澳洲《华商日报》由台湾人创办,编排由曾任职大陆《读者文摘》的薛先生负责。历史悠久的新加坡《联合早报》,编者、作者和读者中不乏中国大陆人。
    华文文化的母体在中国,以这个母体为核心有个同心圆,包括了海外华人所继承发扬的中华语文。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加上汉语方言和当地民族语言的影响,华文也就在世界各地衍生出区域性的变体。这是华文多样性、丰富的表现。尽管中国大陆也存在汉语的区域性差别,但统一的行政制度保证了汉语的标准性和规范性。大陆新移民创办或编排的华文报刊,无疑给世界各地区域性华文带来一股清风。同时也把易学的简体字和与电脑写作接轨的横排版报刊带给了海外华人。
    文学是较高层的语言文化。早期华文周刊,除东南亚外,刊登文学作品不多。海外版《星岛日报》、《世界日报》副刊都是在港台编辑的,作者也大多是港台文化名人。百万大陆人移民海外后,华人文学如此而已雨后春笋。大陆移民创办的澳洲《大洋报》副刊已出满100期。澳华文学作品已出过多本专集。鉴于世界华文文学版图的变更,中国学术界开始出版《世界华文文学论坛》系列丛书。
    华文报刊与母国关系
    20世纪20—30年代东南亚华文报刊,多是由来自中国大陆的文化人创办。郁达夫、巴人与胡愈之等参与了这些报刊的编辑,也培养了早期华文报刊及华文文学人才。
    早期报人视中国为祖国,报纸主旨也和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戊戌变法后东南亚既有保皇派报纸,如《槟城新报》;也有革命派报刊,如《国民日报》以及孙中山先生创办、目前仍有发行的《光华日报》。马来西亚历史悠久的中文报《南洋商报》,则由陈嘉庚先生1923年创办于新加坡。东南亚华文报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更是值得大书特书。
    一种语文报刊的前途不仅取决于报刊所传承的文化能否与时俱进,而且还取决于这种文化背后的经济实力。华文报业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成功的背后,有华人雄厚的经济实力。当前世界华人经济力量的壮大,也推动了华文报业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崛起更是华文报业蓬勃发展的持久动力。当前海外华人已迎来了华文媒体发展的黄金时代。
    泰国《新中原》报总编辑林宏说:“25年前,我们曾担心华文报刊会像恐龙一样绝种,时至今日,它仍然遍布世界,可见其生命力。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中,华文报刊的前景将一片光明。
    华文报刊的问题与使命
    华文报人往往是出于中华文化的向往,对同胞精神生活的关注办报的。不少报刊是靠办报人惨淡经营才得以维持。北京人白莹倾多年积蓄购买电脑排版设备,只身一人游说华人社和社会贤达,终于创办了澳洲首都第一家华文报纸《首都华文报》。
    华文报纸水平不高是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客观原因是编辑力量不足,办报资源有限。但有实力的大报也时时出一令人遗憾的错误。如《世界日报》竟把伊斯兰教说成是东罗马帝国的国教。
    华文的使用上问题也不少。华文区域性变体体现在词汇差异上,语法和语音则相对稳定。不少华文报刊语病太多,令人读之生畏。特别是在翻译文字中,华文文法被外语“西化”的现象尤其严重。
    作为纸介媒体的华文报刊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网络时代实现“多媒体化”。西方主要报业集团已实现在与声像媒体、电子媒体和通讯社的整合。海外实力雄厚的华人报业,如东南亚的《南洋商报》、《联合早报》在这方面已经取得可喜的进展。
    相对英文媒体,华文媒体显然处于弱势。西方新闻自由不能保证新闻的客观和公正,反而时常表现出对中国的傲慢与偏见。美国轰炸中国驻南使馆后,西文媒体多无动于衷,他们穷追不舍追新闻的精神也不见了。美国媒体对李文的偏见甚至诬蔑报道,哪有新闻道德可言!
    在西方价值观占统治地位的世界上,华文媒体应站在华人价值观的立场上,和西方媒体平等对话,而不是站在华人福祉的对立面,帮助西方妖魔化华人和他们的母国中国。随着海外华人及其母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华文媒体所代表的华人声音也会越来越响亮。
    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要么不全面,要么充满不实之词。海外华人多是通过华文媒体了解中国。不少外国人是通过本国的华人认识中国的。因此,华文媒体在维护华人福祉,传承中华文化,帮助华人融入当地社会的同时,还负担着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使命。
    参考消息2002/7/9
    转自: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2-07/10/content_5171387.htm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