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书院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8:11:25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南山书院 孔子曰:“学而优则仕”。 一代一代培田人的理想是在耕读为本的前提下像吴拔祯那样,寒窗苦修,入阁拜相,光宗耀祖。因此,培田先祖特崇文重教,书院群落远近闻名,私塾和学堂分布在培田村前村后,朗朗书声传于村中任何一个角落。据传,在培田八百多年的历史中,共有“南山书院”、“十倍山书院”、“云江书院”、“紫阳书院”、“等天学堂”等18座书院,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处于村南的“南山书院”。 明清以来,举人吴茂林、福州才子邱振芳、翰林曾瑞春等一批名士执教于此,有“距汀城廓虽百里,入孔门墙第一家”之美誉。 明清科举时代,此书院培养出191位秀才,其中19人入仕,官至五品有5人,最高者达到三品,难能可贵的是近代还产生了4名与孙中山、周恩来同窗留法、留日的学生。难怪清朝翰林院大学士纪晓岚参观培田书院群落后,为中原耕读传家的遗风再现培田而叹服,挥毫题下“渤水蜚英” 传世名匾。可谈风月乎? 培田人墨香缕缕,铸就了其开明与进步。“道山草堂”,又称“赈婴室”,是该村当时的孤儿院和敬老院,凡是孤儿或无人赡养的老人,都由村民捐资,留在这里抚养,其独有的社会教育和保障体系在咸丰年间已初具雏形。以泥、木、雕、塑、剪等技艺交流培训为主“修竹楼”,有惩戒重男轻女思想的“拯婴社”,有强制进行戒毒的“大和山道堂”,都是开明与进步的一一明证。而整个培田古民居中,不管豪宅还是小屋,鹅卵石砌成的古钱图案落于门口、天井、通道,即寓镇邪扶正,又为醒示族人的经商意识,也印证了培田先祖在“仕、农、工、商”等级极为明显的封建社会里重视官商结合的一贯传统和超前理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