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航书院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7:11:55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吴航书院 在石龙山下,闽江口公园长廊之中,有一处庭院式仿古建筑。门前大坪地,铺着整齐划一的花岗石;四面粉墙,上饰“喜鹊尾”;正门处悬挂着一幅漆雕金字楹联,“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上方匾额金光闪闪的四个大字——“吴航书院”。 人们一定会感到奇怪,吴航书院古时不就在城区南山(塔山),为何会在此地露面?不过,作为一处旅游新景点,还是让我先介绍介绍,内中都有什么内容,然后再说此事。 到过吴航书院的人都知道,这里一共有两座屋宇,建筑风格,极似古民居。正座为讲堂,宽敞明亮,肃穆庄严,乃仿照志书上“吴航书院图”的原样构建的;中间大天井,供植花木;周边回廊连撇榭,展示长乐历代鼎甲人物与文化名人事略,另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文字诠释,内容极为丰富。偏座有藏书室、书画室、茶室等。整体布局显得简洁朴实,清新雅典,充分体现了儒家“善美同意”美学思想,使人见了既亲切又有历史真实感。 要说书院,大概不难理解,就是古时学校。作为一种教育形体,它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产生于初唐。从前,凡秀才、举人、进士,状元、榜眼、探花,无不是从书院走出来的。 长乐自唐乾符四年(877年)建学,各朝代都建许多书院,据记载,最早的书院是兰田书院与达泉书院,辟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在县城的主要有南山书院(明弘治间辟)与吴航书院。由于在乡间的书院,并不具备“县学”条件,即不属于为取得秀才资格的人的读书之处。因此,在县城未有书院之时,秀才们都在学宫(今附小地方)之“儒学”内学习。 大概是因为“康乾盛世”的出现,长乐读书之人越来越多,后来南山书院因为地窄且破旧,乾隆二十六年,知县贺世骏将南山天后宫移至西关外,而在原地内外构筑书舍二十多间,并辟讲堂、育才堂、报功祠(祀朱熹及其长乐八弟子)等,筑成吴航书院。后又几经润色,书舍扩至三十多间,并增建奎光楼,不仅屋宇占了南山之半壁江山,且有作为膏火(经费)收入之产业一百六十多处。 “科目之盛,常甲诸邑”。如同治五年岁己卯逢大比(乡试),一共才产生百多举人,长乐就占了二十人,可见吴航书院成就之大。因此吴航书院堪称是长乐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最负盛名的书院。只可惜岁月沧桑,后来随着封建科举制度的消亡,也就湮灭了,不能不说遗憾。 不错,文物本应修旧如旧,保持历史原貌。怎奈当年的南山,眼下已被辟为“塔山公园”,那里的建筑物可谓“水泄不通”,且又被围困于市中心,亦无当年贺公“思其地旷,无城市喧嚣之声;其境幽,有物外烟霞之概”,那样的意境了。 因此待到人们重视国学,想起吴航书院为时已晚。好在闽江口公园长廊,乃我市著名风景区,那里不但有震憾人心的闽江两大奇观:一为金刚腿,乃咸淡水分界处;一为“洋屿后安高”,乃三江(乌龙江、马江、琴江)汇合处,江流湍急,澎湃汹涌,煞是壮观。此二景,站立吴航书院门前,便可一览无佘,自有“地利”之胜。 再者,书院背依石龙山,那里风光旖旎,多在“龙溪”两岸。这个“龙溪”,乃发源于外岭头深山密林之中,蜿蜒十多里,入江处恰恰就在书院北侧数米地方。顺着溪流而上,那里既有丹崖石谷、飞流瀑布、摩崖题刻,令人赏心悦目。 那溪中还有“巨蛇石”,宛如巨蟒下山,神形兼备,见了可要“大吃一惊”!还有一处“啼嘛岩”,泉从层岩石窍溢出,点点滴滴,从不间断,不知“哭泣者”为啥如此伤心?绕行山间,那是景致多多,难怪宋熙宁二年(1135年)武陵进士翁华遨游此间,会发出“来游十里水去窖,偿我一生丘壑情”的感叹!溪上还有一座“风雨桥”,“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可谓诗意浓浓。 如此景色,南山哪有?所以客观说,这一点,却也能补上“物不在原处”之不足了。相信就是让贺公来评价,他也一定会说:“这里好!这里好!” 何况,吴航书院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也不仅仅只为供人参观游览,还有它的实用价值。自开院以来,这里经常开展学术研讨与国学讲座,使得专家、教授纷至沓来。如福建师大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闽学专家马照南等,都到此讲过学。主持者亦为名人,如林怡就是福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省委党校教授。故听者总是场场爆满,使得院内院外,文化氛围骤增,说来真是长乐人民的“福气”。 记得有人曾戏称“长乐人除了钱,就什么也没剩了”,意思是长乐人不懂文化。试想,长乐人要是真的“什么也没剩”,会干出这么漂亮的事吗? 历史古迹,总是越旧越生辉,树木则越老越怪越入眼。相信到时这里树木参天、寿高形怪,随着文化的不断积淀,吴航书院将是“价值连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