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组织 > 历代书院 >

嵩阳书院介绍


    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在嵩山南麓,登封县城北约3公里处。嵩阳书院始建于公元484年,隋唐时名嵩阳观,五代后周至宋时,儒教洛派理学大师程灏、程颐在书院聚生徒数百人讲学。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为佛教、道教场所,后来为儒家独占。
    嵩阳书院东西山岭环抱,逍遥谷溪水缓缓南流,嵩岳寺溪水汩汩西来,两道清澈的溪水,在嵩阳书院前面汇合,名曰双溪河,然后蜿蜒东南入颍。
    书院内有古柏3株,相传公元前110年(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游嵩岳时,见三柏高大茂盛,封为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三将军柏于明末毁于火,今仅存两株。大将军柏周长约6米,二将军柏周长近15米,被封迄今已有余年历史。
    书院南面是开阔的沃田。院外西南隅有“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碑”,高约8米,为嵩山最大石碑。站在嵩阳书院门口四望,可仰望嵩岳诸峰,可俯瞰登封城全景。
    嵩阳书院经历代多次增建修补,规模逐渐形成,布局日趋严整。书院的建制,古朴雅致,大方不俗,它与雎洲的“雎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共称为宋代四大书院。
    嵩阳书院在嵩山南麓,登封县城北约三公里处。东西山岭环抱,逍遥谷溪水缓缓南去,嵩岳寺溪水汩汩西来,两道清澈的溪水在嵩阳书院前面汇合,名曰双溪河,然后蜿蜒东南入颍。书院南面是开阔的沃田。站在嵩阳书院门口四望,可仰望嵩岳诸峰,可俯瞰登封城全景,环境十分幽美,不愧为读书胜地。它与雎洲的"雎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共称为宋代四大书院。
    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为佛教、道教场所,后来为儒家独占。嵩阳书院始建于公元484年,五代周至宋时,儒教各派理学大师程灏、程颐在书院聚生徒数百人讲学。嵩阳书院经历代多次增建修补,规模逐渐形成,布局日趋严整。书院的建制,古朴雅致,大方不俗。嵩阳书院主要文物有西汉的"将军柏"和唐朝的"大唐碑"。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中岳嵩山南麓,紧临登封市区,是我国宋代最高学府之一,北宋时期中国四大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麓洞书院)之首,以理学著称于世。
    嵩阳书院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为嵩山佛、道、儒三教荟粹之地。原为嵩阳寺,隋改为嵩阳观,唐改为奉天宫,五代后周改为太乙书院,宋代景佑二年赐额为“嵩阳书院”,成为传播儒家思想,培育英才的教育基地,宋代巨儒程颢、程颐在此创立“二程理学”,司马光、范仲淹、朱熹、韩维、李刚、吕海等都曾在此著书讲学。
    嵩阳书院古迹文物繁多,文化沉积丰厚,汉封将军柏树龄古老,举世罕见,高20余米,胸径5.4米,树龄4500余年,从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刘彻授封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椐植物学家测算,此柏乃原始柏。在嵩阳书院门前,有一巨型石碑——《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乃纪念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练取仙丹,医病健身而立,碑上的文字雕刻精美,刚柔适度,气势遒劲,为著名书法家徐浩八分隶书,是河南省现存最大的碑刻,被称为祖国书法宝库中的一颗珍珠。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在书院内,有一明代登封县石刻地图,图上详细刻制着400多年前登封80多处名胜古迹的分布情况和山川河流、道路村落等,乃我国明代石刻县图中的珍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