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中医 > 中医知识 > 本草方剂 >

桑菊饮


    桑菊饮,中药方剂名称。出自《温病条辨》卷一,由桑叶、菊花等八味药组成。为辛凉解表之剂,该方长于宣肺止咳、疏风清热,故常用于外感风热、咳嗽初起之证。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等均可加减运用。
    【方名】 桑菊饮
    【出处】 《温病条辨》
    【分类】 解表剂-辛凉解表
    【组成】 桑叶(7.5克) 菊花(3克) 杏仁(6克) 连翘(5克) 薄荷(2.5克) 桔梗(6克) 甘草(2.5克) 芦根(6克)
    【方诀】 桑菊饮用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宣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 风温初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咳。
    【用法】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禁忌】 斟酌。
    药理作用
    主要有解热,抗炎,发汗,抗菌,抑制肠蠕动亢进等作用。
    1.解热:本方按成人量15.40倍剂量灌胃,能使五联菌苗和啤酒酵母所致发热模型动物(家兔、大鼠)的体温下降,作用显著,效果与复方阿司匹林0.2mg/kg相似。另有实验以解热为指标,在大鼠中测定了口饲桑菊饮的药动学参数,认为其基本上是一室模型特征,t1/2。在1.1-2.2小时之间,作用期在6-12小时之间,口服后的药峰时间在2小时以内,与麻黄汤、银翘散、桂枝汤相似,具有吸收快、起效快、排泄迅速,作用维持时间短,符合解表剂的应用特征。
    2.抗炎:桑菊饮对实验性急性炎症模型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该方能明显增加大鼠肾上腺中胆固醇的含量、升高血浆中醛固酮和皮质醇水平,又能降低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揭示其抗炎作用的产生是通过多种途径整合而实现的。
    3.发汗:桑菊饮灌胃给予大鼠,使正常大鼠汗腺分泌增加,发汗作用的峰时一般在给药后1.5-2.0小时。
    4. 抗菌: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杏仁、甘草以及全方,体外实验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卡地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抑制肠蠕动亢进:桑菊饮能显著抑制新斯的明诱发的小鼠肠道运动亢进,最低起效剂量为0.103g/kg口服,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效应,消除半衰期为4.20小时,效应维持时间为27.70小时,效应达峰时间为1.13小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