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古代发明 >

古代田间必备工具"龙骨水车"


    
    “龙骨已呕哑,田家真作若。”王安石的一首《山田久欲坼》描写出了古代农民利用龙骨水车进行灌溉的情形。如今,各种灌溉工具多不胜数,但王安石诗中所描写的那种龙骨水车已很少使用,因为,它们已经作为历史文物躺到了博物馆中。昨日,记者在新会书院就看到一架古老龙骨水车。
    田间必备工具成文物
    静静躺在新会书院墙角边的龙骨水车约3米半,高约一尺的水车由木板制作出一个槽,槽内是一根可以循环的“龙骨”。“龙骨”由无数个长约3寸、类似骨头的“ψ”字形木头链接而成,木头中间都插着一片宽3寸、长4寸、厚约3毫米的薄木板。水车的顶部稍微向上倾斜45度制作成一个高约一尺半的架子。架上有一个类似电风扇扇页的轮轴,两边各有一个拐木。记者仔细观察发现,水车全身都是木头制作,找不出一根铁钉。
    新会书院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龙骨水车的结构是以木板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另一端有小轮轴,固定于堤岸的木架上,用时踩动拐木,使大轮轴转动,带动槽内板叶刮水上行,用于倾灌于地势较高的田中。广东等地有用手摇的轻便水车,称“手摇拨车”。书院中的这架水车的顶部有一个摇手,估计就是两广旧时使用的“手摇拨车”了。
    南宁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蒲晓东说,龙骨水车约始于东汉,三国时发明家马钧曾予以改进,此后一直在农业上发挥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使用这种水车的地区已经不多了。记者看到的那架龙骨水车是2006年从横县乡下征集回来的。据当地农民介绍,这种龙骨水车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常用的农作工具,现在几乎没人使用了,所以能征集到这么完整的龙骨水车,很不容易。
    链轮传动原理解决排灌
    据介绍,龙骨水车的称呼来自民间,南宋诗人陆游的《春晚即景》:“龙骨车鸣水入塘,雨来犹可望丰穰。”目前见到的史料中,这是最早的出处。而它的名字来源是因为其由木链、水、刮板等组成,节节木链似根根龙骨,因此得名“龙骨水车”。
    龙骨水车适合近距离,提水高度在1~2米左右,比较适合平原地区使用,或者作为灌溉工程的辅助设施,从输水渠上直接向农田提水。用于井中取水的龙骨水车是立式的,水车的传动装置有平轮和立轮两种以转换动力方向。它提水时,一般安放在河边,下端水槽和刮板直伸水下,利用链轮传动原理,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带动木链周而复始地翻转,装在木链上的刮板就能顺着水把河水提升到岸上,进行农用灌溉。龙骨水车的出现,对解决排灌问题,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据历史教科书介绍,唐宋以来农田灌溉、排水及运河供水中,龙骨水车是使用最普遍的提水机械,特别是南方大兴围田之后,对低水头提水机械的需求更加普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