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古代发明 >

揭秘"汉阳造"砖瓦:经历100年质量仍比新砖好


    
    图为阜成砖瓦厂60年前生产的“机瓦”经60年风雨依旧光亮如新。
    文/图 本报记者张勇军 通讯员吴永寿
    今年8月,湖南长沙60年老粮库准备拆迁,当地市民发现了大量“汉阳造砖瓦”。这一小发现,却无意中揭开了尘封的“汉阳造”另一段辉煌史。
    昨天,本报联合湖南潇湘晨报《湖湘地理》记者,寻访汉阳永丰街惊讶发现,中国第一块红色“机瓦”产自汉阳,当地数座砖瓦厂曾一度兴旺百年,产品曾远销上海、湖南、河南等全国各地。
    今年8月,位于湖南长沙市开福区的5座苏式老粮仓面临拆迁。有人掀掉了其中两座粮仓屋顶,在散落的瓦砾中,有记者无意中看到,大量的砖瓦上有落款,“汉阳阜成机制砖瓦”、“华兴德记砖瓦制造”。
    这一发现,直接证实了一个在长沙由来已久的说法: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长沙乃至湖南省省委一号楼、省粮食局南苑红砖房等许多重要市政建筑,使用到了汉阳产的砖瓦。
    当地有建筑专家称,建国初期,湖南省有关部门考虑“百年大计”,对建筑用的砖瓦质量要求高,而当地产的砖瓦却达不到要求,最终他们选择了名气与质量兼具的“汉阳造砖瓦”。
    寻访百年“阜成砖瓦”,
    仅剩最后一位老人
    汉阳阜成机制砖瓦厂,建于1911年,解放后更名为武汉市第二砖瓦厂。
    赵家台,位于汉江边。这里不见传说中的百年砖厂,只有拔地而起的厂房,或拆迁留下的荒芜之地。永丰街沿河社区书记梁宵说,2009年,停厂近10年的砖厂已全部拆光,包括阜成、华兴等所有的砖瓦厂。
    周子清,89岁,他是百年老厂阜成砖厂唯一健在的职工。他说,1937年,他进厂当工人,负责在窑洞摆放砖坯和瓦坯,“我们生产的砖瓦是最好的,通过汉江、长江水路销往全国各地。长沙粮库落款有‘阜成’字样的砖瓦,正是由我们厂生产。”
    文史资料显示:阜成砖瓦厂原是由德国人汉贝和萨克斯所开设的制窑厂,生产砖瓦。厂址设在汉阳赵家台,占地约三四百亩,生产的砖瓦质量很高,是当时武汉有名的产品。1915年将16门窑扩建为32门窑,日产红砖达3万余块。
    “汉阳造砖瓦”
    经60年风雨依旧如新
    易仁记住在永丰街四台社区的赵家台130号,今年74岁,是原联生砖瓦厂的老职工,解放后该厂与阜成砖瓦厂合并成立了武汉市第二砖瓦厂。
    2009年,联生砖瓦厂拆迁,易仁记舍不得废弃的砖瓦,花钱购买了一万块,“这些砖瓦有60年到100年历史,但质量仍比新买的砖瓦好。”
    记者发现,这些历史悠久的瓦片,成色依然光亮如新,非常光滑。易仁记说,“老瓦片无论经历多长时间,都不会长青苔,杂草。”
    “汉阳造砖瓦”为何能在全国各地畅销?易仁记认为有两种原因:一是永丰街独特的黄泥土资源,这里黄泥土不仅有粘性,而且不含任何杂质,非常适合做砖瓦。二是制作工艺特别讲究,在制作砖瓦坯前,工人需要对取来的黄泥土进行三次踩揉,像和面一样,让砖瓦坯变得更结实,无气孔。
    黄土资源稀缺
    “汉阳造”砖瓦走向没落
    易仁记回忆,“建国初期,砖瓦需求高,我们日夜生产。在汉江上等着装货的铁驳船有几十条。”
    易仁记说,经历了一百年的取土生产,汉阳优质的黄土资源已近枯竭,汉阳各砖瓦厂生产经营成本急剧上升,产品质量也大不如前。
    曾在砖瓦厂工作的梁宵说,1999年,砖瓦再也卖不出去,工厂开始拖欠工资,2001年绝大多数砖瓦厂彻底停产。
    汉阳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陈国辉说,湖北第一个现代机制砖瓦厂,设在汉阳铁厂内。当时,张之洞在湖北兴建工厂,需要砖瓦较多,而民间传统窑厂又无法满足需求,于是从英国引进机制砖机,分别在武汉和黄石开设砖瓦厂,1900年,武汉商人开始投资兴建机制砖瓦厂,厂址选在土质较好的汉阳黄金口、琴断口一带。上世纪80年代,多家砖瓦厂相继停产或转移它地生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