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古代交通 >

建筑名家--喻皓(2)

 喻皓的小故事
    北宋初年,中国还没有完全统一。当时占据杭州一带的吴越国王派人在杭州梵天寺建造了一座方形的木塔。当这座塔才建好两三层的时候,吴越王登上去,感到塔身有些摇晃,便问是什么原因。主持施工的工匠自信的回答说:“因为塔上还没有铺瓦,上面太轻,所以有些摇晃。”可是等塔建成铺上瓦以后,人们登上去,塔身还是摇摇晃晃。这个工匠一时没有办法,生怕被那位吴越国王责备,后来听说喻皓对建造木塔很有研究,便让妻子前去请教喻皓。喻皓笑着说:“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只要每层都铺上木板,用钉子钉紧就行了。”那个工匠照这办法去做,果然塔身稳定,人走上去不再摇晃了。
    喻皓提出的办法非常符合科学道理。当各层都钉好木板以后,整个木塔就连接成一个紧密的整体。人走在木板上,压力分散,并且各面同时受力,互相支持,塔身自然就稳定了,这是整体箱形结构的概念。从这个小例子可以看出,喻皓对于木结构的特点和受力情况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虽然他没有亲临现场,但依然能准确地指明问题的关键,说明他的实践经验是很丰富的。
    宋太平兴国(976~948年)中,宋太宗想在京城汴梁建造开宝寺11级木塔,从全国各地抽调了一批名工巧匠和擅长建筑艺术的画家到汴梁进行设计和施工。喻皓也在其中,并且受命主持这项工程。
    为了建好宝塔,他事先造了个宝塔模型。塔身是八角十三层,各层截面积由下到上逐渐缩小。当时有一位名叫郭忠恕的画家提出这个模型逐层收缩的比率不大妥当。喻皓很重视郭忠恕的意见,对模型的尺寸进行了认真研究和修改,才破土动工。
    在广大劳动工匠的辛勤努力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八月,建成了雄伟壮丽的八角十三层琉璃宝塔,这就是有名的开宝寺木塔。塔高三百六十尺(宋朝一尺大约合30.72厘米),是当地几座塔中最高的一座,也是当时最精巧的一座建筑物。可是塔建成以后,人们发现塔身微微向西北方向倾斜,感到奇怪,便去询问喻皓是怎么回事。喻皓向大家解释说:“京师地平无山,又多刮西北风,使塔身稍向西北倾斜,为的是抵抗风力,估计不到一百年就能被风吹正。”原来这是喻皓特意这样做的。可见喻皓在搞设计的时候,不仅考虑到了工程本身的技术问题,而且还注意到周围环境以及气候对建筑物的影响。
    对于高层木结构的设计来说,风力是一项不可忽视的荷载因素。在当时条件下,喻皓能够做出这样细致周密的设计,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创造。具说开宝寺它建成后,喻皓曾求度为僧,数月后卒。可惜的是,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的精品,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的一次火灾中被烧毁,没有能够保存下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