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古代农业 >

《农之桑辑要》

《农桑辑要》是由元政府官方主持编纂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成书于世祖至元十年 (1273年)。其编纂缘由该书序中说:“欲使斯民生业富乐,而永无饥寒之忧,诏立 ‘大司农司’,不治他事,而专以劝课农桑为务。行之五、六年,功效大著。民间垦辟种艺之人,增前数倍。农司诸公,又虑夫田里之人,虽能勤身从事,而播殖之宜,蚕缲之节,或未得其术,则力劳而功寡,获约而不丰矣。于是,遍求古今所有农家之书,披阅参考,删其繁重,摭其切要,纂成一书,目曰《农桑辑要》,凡七卷,镂为版本进呈毕,将以颁布天下。”可知此书是在司农司主持下,为推广普及农业技术,指导农业生产而编纂的。 
    《农桑辑要》共分七卷十篇,包括典训、耕垦、播种、栽桑、养蚕、瓜菜、果实、竹木、药草、孳畜等。全书约6万字。其中典训篇主要引述前代典籍中关于农桑起源及农桑重要性的记载,借以说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是人民生活的根本,社会的基础。耕垦篇主要讲农田的耕种与操作。 
    播种篇主要介绍谷类和纤维、油料作物的耕种与栽培技术。强调只有按照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来安排种植,才能获得好收成。这实际上也是阐述农业生产的最高原则,即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此篇专列一节讲苎麻、木棉的栽培技术,是编者的经验之谈。如他说:“苎麻本南方之物,木棉亦西域所产。近岁以来,苎麻艺于河南,木棉种于陕右,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二方之民,深获其利。遂即已试之效,令所在种之。悠悠之论,率以风土不宜为解。盖不知中国之物,出于异方者非一。以古言也,胡桃、西瓜是不产于流沙葱岭之外乎?以今言之,甘蔗、茗茶是不产于邛、筰之表乎?然皆为中国珍用。奚独至于麻、棉两疑之?虽然记之风土,种艺之不谨者有之,抑种艺虽谨,不得其法者亦有之。故时列其种植之方于右,庶勤于生业者有所取法焉。”此节不仅叙述了苎麻、木棉、甘蔗、西瓜、茶等从西域传入中国,并进一步从南方传入北方,而且其对待外来物产的思想,也是可取的。
    栽桑和养蚕两篇是《农桑辑要》一书中的重要内容,占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其中主要辑录了古代农书中关于栽桑和养蚕的论述,另外也有一些新的内容。如引自《四时类要》言:“种桑如种葵法,土不得厚,厚即不生。待高一尺,又上粪土一遍。”另外,也反映了当时中外交通贸易活跃,西亚与东欧各国非常欢迎我国丝绸,元政府重视植桑、养蚕的事实。  
    瓜菜和果实两篇,讲述了西瓜、冬瓜、茄子等28种瓜菜和梨、桃、李、栗等15种果树的栽种法。
    竹木和药草两篇,介绍了19种树木和26种药材的栽种法。 
    这些都说明了从公元6世纪到13世纪末,我国植物栽培的进展情况,也反映了八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孳畜篇阐述了关于马、牛、猪、鸡等9种牲畜和家禽的饲养,以及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其中既辑录了古农书中的有关论述,也根据当时蒙古等游牧民族丰富的兽医经验,列举了不少治马不食水草及治牛疫的方法。此篇最后一段为《岁时杂事》,把一年中每个月应做的农业和副业事安排得井井有条,是一个很好的农事月历表。
    《农桑辑要》也是一部研究我国古代农书的宝贵资料书。因为它除编者新补充的一部分材料外,大部分篇幅内容从其它古代农书中辑出。据我国农学史家石声汉先生考证,《农桑辑要》共有572条技术资料,其中从其它农书辑出有500条左右。这些农书有《齐民要术》、《务本新书》、《士农必用》、《四时类要》、《韩氏直说》、《种时直说》、《博闻录》、《岁时广记》、《农桑要指》、《蚕桑直说》等书。这些书绝大部分今已散佚,只靠《农桑辑要》引用并注明出处,才保留了其一部分内容。 
    《农桑辑要》在至元年间首次刊行后,仁宗延祐年间又于江浙行省刊行,其后英宗、明宗、文宗朝均下诏颁行过,文宗至顺三年(1332年)时又再次刊印达一万部,可见其影响之大。 
    《农桑辑要》在国外也有流传。如朝鲜就曾采用了《农桑辑要》中收谷种法、春夏两季种红花法等。15世纪初,朝鲜艺文馆大提学李行从《农桑辑要》中抽出养蚕方,加以自己经验扩充,把方子刊行于世。后来朝鲜政府为了让不懂华语的人使用,又命议政府舍人郭存中用本国俚语逐节夹注,刻印流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