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其它建筑 >

老照片留住老北京最熟悉景观 品老胡同的老故事(3)


    相关新闻
    老照片 老构件
    档案馆征集胡同“二老”
    (记者 刘冕)胡同老照片和老构件成为此次展览筹备过程中,最难寻的“二老”。市档案馆特发征集令,希望能在民间找到更多档案和实物,留住这段独有的历史。
    在档案唱主角的展览中,双蝶纹垫花、万事如意纹博缝……一柜子砖雕门墩儿颇抢眼,这些都是清代四合院的构件。“景美的凿井、珍贵的出土遗迹,这些在首都博物馆里都能找到,然而一些耳熟能详的四合院构件却无从找起。”市档案馆专家王兰顺说,“最后,我们在东城区文委的库房里,找到了这批登记在册的非文物。”
    除此,胡同老照片也是一张难觅。“以前,人们觉得胡同就是平常居住的地方,所以很少把镜头对准这里,反而是老字号、热闹的街市留下了大量资料。”王兰顺说,“目前,市档案馆最需要的是一些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老胡同照片,希望市民可以提供更多线索。”
    现场
    专家现场挑错:
    “高梁河”非“高粱河”
    展览一开幕,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朱祖希看得最仔细,专门“挑刺儿”。
    “这个字错了,不是这个‘粱’。”朱祖希指着的展板上,写着“元朝时,城内的河湖水系有两个系统:一个是金水河、太液池构成的宫苑用水系统,一个是由高粱河、积水潭(海子)、通惠河构成的漕运水系统”。
    “高梁河,又叫高亮河,得名于高亮赶水。这讲的是刘伯温修建北京城时发生的故事。可不是因为高粱得名。”一位挂着首博志愿者胸牌的老先生附和说。
    转了一圈后,朱祖希不忘叮嘱一位讲解员:“你一定要帮我反映一下,把错字赶紧改过来。”(刘冕)
    信息
    《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览在首博地下1层A厅举办,持续到10月21日。展览期间还将推出十余场主题讲座,具体时间安排请参照北京档案信息网和首都博物馆网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