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建筑环境
http://www.newdu.com 2024/11/22 09:11:12 中国传统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中国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中国传统建筑文明。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城市规划、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传统建筑独一无二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而这思想之外的环境更是必不可少的。 崇尚自然,喜爱自然自古亘有。先民们早就注意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统一。《周易.乾卦》:“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共德,与日月合共明,与四时合共序,与鬼神合共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儒家崇尚“天人合一”,道家推崇“自然无为”。天也,自然也。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 尽心》),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景象万千,中国各地的美好景色又启发着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的无限激情。 在这种美学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是持着与大自然对立的态度,用建筑去控制自然环境;相反乃是持着亲和的态度,从而形成了建筑和谐于自然的环境态度。例如东晋大官僚石崇在洛阳近郊修建河阳别墅(金谷园):“其制宅边,却阻长堤,前临清渠,柏木几于万株,流水周于舍下”(石崇《思归引 .序》);佛教高僧慧远在庐山经营东林寺:“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垒基,即松栽沟。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复于寺内别墨禅林,森树烟凝,石迳苔生。凡在瞻履,皆神清而气肃焉”(《高僧传.慧远传》)。诸如此类的描述,文献记载中屡见不鲜。 从此以后,那些建置在城市以外的山水风景地带的佛寺、道观、别墅、山村聚落都十分重视相地选址,目的不仅为了满足各自功能的需要,还在于如何发挥建筑群体横向铺陈的灵活性而因山就势、臻合于局部的山水地貌以及谐调以总体的自然环境。它们无异于点染大地风景使其凝炼生动、臻于画境的“风景建筑”,这正是中华民族在建筑与大自然关系的处理上所体现的独特的环境意识,虽非完全自觉,但却十分明显。 和谐于自然的“天人合一”环境意识更自觉更深刻地体现在园林建筑中。广义的中国传统建筑应包括园林建筑。在园林里面,建筑不必拘泥于一正两厢。伦理象征或多或少地被冲淡甚至完全消失,建筑布局获得最大的自由度。建筑与山水、花木等有机地组织为一系列风景画面,使得园林在总体上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建筑美与自然美相互融揉的境界。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北方民居的代表——四合院
- 下一篇:殿宇临立、景观密布的北京明清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