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建筑文化 >

辽金"胡洞"?明时"衚衕"?揭开胡同起源之谜(8)

古代人相信谶语,“明”字隐“日月”同行,此说深得明朝统治者垂青。如北京大明门修好后,永乐皇帝朱棣让大学士解缙写个门联,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日月合为明字,明成祖看了非常满意,并赏赐给解缙很多物品。类似故事,还被载入史册,如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至正四年……(道士张中)遇太祖于宿州,时太祖避暑卧大槐树下,大吟曰:‘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来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地理穿。’道人听知,注目大骇。问其姓名,遂拜曰:君大贵,他日验也。”
    它如托名诸葛亮的《马前课》:“日月丽天,其色若赤,绵绵延延,凡十六叶”。日月者明朝,赤者朱,指明代十六主。这类谶语的影响,比沈榜在《宛署杂记》里编的谶语“元人语”不知要胜过几千倍。有意思的是,《宛署杂记》里一至十卷的目录,恰恰使用了解缙的“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这十个字,可惜沈榜没能悟出胡同与明字的关系来,还差点被后人误释为蒙古话。
    “明朝推崇胡同”的结果,收编了元大都的300多条火巷,不仅壮大了胡同的队伍,也使胡同的地位从早期“似洞的咽喉小巷”、“手工业作坊的聚集地”、“妓馆所在之地”直线上升,一跃成为北京街巷中耀眼的明星。从明朝起,过去不被人重视的胡同,登上北京街巷的大舞台,由时俗相传的胡洞,正式成为行用的街巷名称,并统一写成“衚衕”。王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