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礼仪 > 其它礼仪 >

“千碉之国”——丹巴


    丹巴县是四川省甘孜州的东大门。文化底蕴厚重,民俗风情浓郁,藏区内遍布的古碉是藏族先民的建筑艺术杰作,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丹巴县是嘉绒藏区古碉楼最集中,最多的地方,有着“千碉之国”的美称,尤以梭坡、中路两乡最为稠密,世间绝无仅有的梭坡古石碉群,更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碉楼历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据《后汉书·南蛮西面夷传》载:“冉马龙者,武帝所开,元鼎六年以为汶山郡……(其民)众皆依山属止,垒石为室,高者十余丈,为‘邛笼’。”唐人李贤注曰:“今彼夷人呼为‘碉’也”。秦汉时期,“邛笼”的营建者冉马龙部落,主要生活在四川阿坝州和甘孜州地区,分布在岷江上游一带,即茂县、汶川、理县等地。到隋唐时代,这种碉楼在四川西部和整个藏东地区盛行起来。丹巴的碉楼也源自羌碉,但其宏大规模、非凡气势、千姿百态,已远非羌碉所能相比。
    碉群的形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丹巴境内妖魔横行,兴风作浪,抢粮吃人,民不聊生、族类离散。国王即刻召集大臣和匠人商议对策,决定修建高约2丈的四角形碉房,抵挡妖魔的抢劫。这一举措获得了成功。从此,国王下令动员民众建碉,碉的发展使国富民安,于是下诏凡是有男孩的家庭必须修一座碉楼,此风延续下来,从而逐渐形成了“千碉之国”。其实,丹巴县境内山高谷深,群峰突兀,交通不便,古时藏民为了保护村寨不受侵扰,为了对付部落之间的战争才是古碉群形成的真正原因。碉楼之上,四面八方,一目了然,进可攻退可守,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丹巴的碉楼建筑有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形,高度以10米、20米逐渐发展到30米、35米。碉楼功能较多,建于村寨要道傍、交通要隘、关卡等地的称“军事防御碉”;专门为土司守备而修的曰“官寨碉”;村寨中心,用于镇魔的八角碉叫“风水碉”,此外,还有警碉、界碉、房中碉等等。据藏文经书记载,在方圆数百公里的嘉绒藏区仅有三座13角碉,丹巴境内就有两座,至今它们仍挺立于藏寨碉楼之间,气势雄伟、坚如磐石,虽历经千年风雨洗礼却神态依然。碉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山石、泥、麻筋、木等,麻筋由红麻秆或青稞秆、麦秸秆制成,将麻杆砍成寸段,捶绒即成麻筋,和在泥中,粘性很强。碉楼由上下左右大小石料组合,错缝修砌,棱角分明,表面光洁,如刀砍斧劈。千百年来,古碉经受了战争和风雨的剥蚀,地震的考验,却巍然屹立,有的久已偏倚而不倒,有的弯曲为弓而自成奇景,其建筑艺术鬼斧神工,精妙绝伦。古碉的每一个角,每一块石头,每一铲泥巴,都是藏族先民用血汗所铸,同时也写下了藏族建筑史上光辉的一页。
    正如马克思所说:“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与音乐消失的时候,建筑还在默默的说话呢。”丹巴古碉是无声的诗篇,丹巴古碉是凝固的音乐。
    最佳旅游时节:5-11月。
    推荐游线:1.从成都新南门汽车站乘汽车,经成雅高速公路,穿新近通车的二郎山隧道,经驰名中外的泸定桥,溯康定河而上,到达跑马溜溜的山下──甘孜藏族自治州府康定,从成都至康定豪华大巴车费110元。第二天乘汽车翻4300米高的折多山,经众多摄影者喜爱的新都桥,再到佛教圣地塔公镇。前进40余公里,便可观赏高原石林八美镇。从八美到丹巴83公里,途经天然露天温泉。顺东谷河而下,便到了千碉之乡丹巴县城。车费约80元。第三天便可乘车到达甲居藏寨,观赏甲于天下的甲居藏寨。后再乘车7公里,观赏世界奇观──梭坡藏碉。
    2.从成都西门汽车站乘车,走成灌高速公路,经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再过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翻4500米高的巴郎山,到达四姑娘山麓──日隆镇。如果顺便游览四姑娘山,便在此多住几天。如果希望早点看到丹巴奇观,第二天就可乘车顺小金河而下,经小金县城直抵丹巴。车费约70元,345公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