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礼仪 > 其它礼仪 >

仡佬族的“丢布”


    居住在贵州省镇宁地区的化佬族,人口不多,居住也较分散。但那子上.姻出俗却特。姑娘的当一一看娘会下厚小上伙来叶,了角帕包着朝某个小伙子打去时。说明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相当深厚了。姑娘的这个举动,是暗示小伙子可以登门求婚了。
    仡佬族求婚的方式很特别。一般是小伙子亲自上门求婚。不用媒人。去求婚时,用红纸包一双竹筷子。进了姑娘家的门,把红纸摊在桌子上.亮出那双筷子。姑娘的父母一看.便会明白小伙子的来意。
    到了第二年,举行一种叫做“盘郎”的仪式。届时,小伙子提一壶酒到姑娘家去,姑娘家邀请街坊邻里来喝酒。老人们一边喝酒,一边畅谈,向新郎提出各种问题,请他回答。姑娘则躲在一旁.偷偷地观察,并听小伙子回答。只要经过这种盘郎仪礼,婚姻关系就算基本确定了。
    到了第三年,小伙子又到姑娘家来了。这时.小伙子是一付新郎打扮。她手拿一匹蓝布,约有一文多长。有七个好友相陪,来到姑娘家门前。这时陪伴新娘的女友们堵住门,不让新郎进来。同时推新娘到门口去迎接。新郎走到离新娘几步远的地方.男伙伴们让新郎牵着蓝布的一端,将另一端向新娘丢去,这就叫。丢布。。新娘的女友们接住布头,急忙把布拴在新娘的腰间,新郎拉起就走。这样一直把新娘带回家中,奇特的婚礼便告结束。
    布依族的追打嫁女
    贵州省镇宁扁担山一带的布依族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有个美丽的布依族姑娘名叫阿嫦,很多小伙子都来向她求婚。有个英俊的布依族小伙子名叫卜韦,弹得一手好月琴,唱得一口好山歌。
    有一天,卜韦来到阿嫦的窗下,弹着月琴唱起歌:
    夜风轻轻把竹窗敲,
    夜风轻轻把树影摇,
    哥在树下等阿妹约,
    情意绵绵把竹楼绕。
    阿嫦听了,停下手中的纺车.走到窗前也唱起歌来:
    新月弯弯像镰刀,
    皎皎新月照树梢。
    抹下竹楼会阿哥约
    白云铺路搭鹊桥。
    就这样阿嫦和卜韦定下了终身。不料第二天,一队官兵拥着一乘花轿来到阿嫦家。有位年轻的将军挑来金银,要买阿嫦为妻。阿嫦的父亲见了这么多金银,答应了将军的要求。阿妈很可怜女儿,偷偷派人给卜韦报信。卜韦赶来接走阿嫦。阿嫦的父亲知道了,急忙喊寨上的人去追,而寨上人追追打打,却将阿嫦和卜韦送走了。
    这只是民间传说。但在布依族民间确实存在着追打嫁女的习俗。
    在扁担山布依族地区.举行婚礼前,男方家派两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去接亲。当新娘走出寨子时.寨上的人都呼喊着前来追打,佯装要抢回新娘,实际上只是一种仪式罢了。
    苗族的砍牛尾巴
    贵州省黔西北苗族地区,过去在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在举行婚礼前,要表演一出抢牛尾巴的喜剧。这一带的苗族今流传着这样一首山歌:
    阿妹生来会唱歌,
    劝哥莫用请媒婆,
    诚心要与妹相配,
    跳花会上对山歌。
    有钱有势有何用,
    难动阿妹一寸心,
    媒婆嘴皮都说破,
    不抵一曲竹笛声。
    这些山歌表明,苗族青年男女的恋爱生活是十分自由的。通过对歌双方就可以定亲。
    有趣的是,当男女双方定婚之后,女方家要买一头黄牛精心喂养。这头牛就是准备举行婚礼时,供新郎新娘砍牛尾巴.抢牛尾巴用的。到了举行婚礼那天,男女双方都要请十几个青年卫士。女家的卫士用绳子将牛腿绊住,周围挤满了人群,大家服色一新,前来助兴,观看抢牛尾巴的精采场面。男方家的人刚一到,新娘手起刀落,牛尾巴被砍下来了。这时新郎即刻扑上去抢新娘的牛尾巴。女方的卫士们一拥而上,将新娘保护起来,千方百计不让新郎抢到牛尾巴。新郎带来的卫士们也不寸示弱,他们分开人群,制造混乱,好让新郎乱中得手。这场抢牛尾巴的战斗是十分激烈的。一直持续到新娘的父母和亲友们的到来。按照苗族的传统习惯,在新技的父母到来时,如果新郎已抢到牛尾巴.就算新郎有本事,并宣布立即举行婚礼:如果新郎抢不到牛尾巴,说明新郎没本事,婚礼就要告吹。不过这也不用担心,新郎新娘是自由恋爱的.尽管争夺十分激烈,但为了使有情人成为眷属,必要时新娘还是会想办法让新郎抢到牛尾巴的。有时候,婚姻是父母包办的,男女双方并无感情,那就可能一方面是男方懒得去抢。另一方面新娘也不肯放手.因此婚礼就有可能举行不了。
    抢牛尾巴的仪式结束后,证婚人用木槌猛敲牛头,将牛杀死。把牛肉切成大块大块的放到火上去烤。牛肉烤熟后.首先拿两块牛肉递给新郎新娘。新郎新娘大大方方地走出来向在场的客人们一一敬酒,客人们唱起山歌表示祝贺:
    新郎是个钢铁汉,
    千斤重担能挑起。
    不怕蚊龙翻巨浪,
    不怕恶虎下山岗。
    新娘是个巧媳妇,
    日把锄头夜绣花。
    丰衣足食靠双手,
    夫妻恩爱不分家。
    婚礼就在这种和谐的笑声和祝贺声中结束了。
    拉祜族的茶礼
    饮茶,是中国各民族共有的风俗习惯。在许多民族中,茶常常进入婚姻恋爱领域,一边喝茶,一边谈情说爱,饶有趣味。
    藏族是喜欢喝酥油茶的民族,云南中旬地区的藏族青年,恋爱婚姻比较自由。每逢庙会或郊游时,青年男女相互寻找伴侣。他们或互丢手帕,表示爱慕;或看中了某个姑娘,突然抢走她的帽子,乘姑娘讨回帽子的机会,倾诉钟情。有时青年男女又互相邀请,举行茶会。
    在农闲季节或节日期问,一群男青年常邀请一群女青年在一起举行茶会。参加茶会的人原来互不认识.怎么办呢?先由一人接近女青年,设法抢走她的帽子或头巾。当对方追来时,互相商量举行茶会的时间和地点。然后到举行茶会的房舍里,一边喝茶,一边对歌。这是增进青年男女之间相互了解和友谊的好机会。
    拉祜族地区是茶叶产地。茶在拉祜族婚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婚礼的聘礼用茶,而且婚礼中还要举行茶礼。拉祜人常说:“没有茶就不能算结婚”举行婚礼时,新郎由伴郎陪同,到女家去。这时必须带上茶叶和烟草,请女方寨子里的长辈和亲戚喝茶吸烟。这就是所谓的茶礼仪式。在这种场合,长辈们教育新技要尊老爱幼,夫妻和美。然后请新郎新娘同饮一碗清水,表示心地的纯洁,有点“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最后举行拴线仪式,结束婚礼。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