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衣冠服饰 >

古代服饰藏着哪些大众未知的秘密

原标题:《国家宝藏》服装被"挑刺" 古代服饰藏着哪些秘密?  最近《国家宝藏》成为大众舆论热点,在收获好口碑之余,也有网友热衷给节目“挑刺”。比如第一期李晨饰演宋徽宗的服装细节就引来网友“吐槽”称“朕几乎不穿鹅黄色的”,并搬出宋徽宗身穿红袍的画像。但另一方面,作为舞台表演,完全照搬故旧,未必能起到很好的审美效果。舞台古装该求真还是求美?古代服饰里,又藏着哪些大众未曾觉察的秘密?
    符号性强的服装不能错
    《国家宝藏》中,宋徽宗身穿的多个团龙纹装饰衣服是明清龙袍的符号性象征,这种帝王形象已被大家接受,所以网友对此会产生出戏的强烈感受。不过,宋徽宗并非不能穿黄袍。上博工艺部副研究员于颖指出,史料记载皇帝专用黄袍作为常服袍从唐代开始,而《国家宝藏》里的故事情境是皇帝日常生活,用黄袍给宋徽宗穿没有问题。“网友说要按画像中的宋徽宗穿红色袍,其实反而不合适,因为红色袍是公服,而作画处于日常休闲的生活场景。”
    《国家宝藏》节目总制片人、总导演于蕾透露,这一期节目播出一周前在故宫组织了二十多位专家看片,经过专家严审之后又做了一些修订。“我们确实尽了全部努力。如果有疏漏,欢迎观众来给我们校订。”
    此次上海博物馆参与录制《国家宝藏》的3件国宝中,有一件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在录制它的前世故事时,于颖将为这段舞台表演的服饰造型提供审核建议。“我不会干涉服装搭配,只给一些合理化建议,比如南宋服饰的基本廓形是内敛修身,整体风格要比较温婉,至于怎么表达人物个性和背景烘托,在细节装饰上也要给艺术家空间。”她认为,舞台上没有绝对化的求真还是求美,戏剧人物会有一个鲜明的符号意义。在满足符号的前提下,当然是越美越好。
    靠壁画看服装有局限性
    最近在上博展出的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里,有趣的北朝人物服饰让观众大开眼界。前不久,电视剧《醉玲珑》播出后被网友质疑人物造型过于千奇百怪,吐槽“每个人头上都有一个空中楼阁”。看了山西壁画后,参观者发现这些人物的发型服饰竟然和 《醉玲珑》里的造型颇有异曲同工之处,而该剧的背景设定恰好就是北朝中的西魏。
    不过,在于颖看来,以壁画作品印证现实值得探讨。“通过壁画看服装有局限性。服装从设计到制成衣服,中间涉及结构等非常复杂的内容,画师对服装构成未必特别熟悉。而且,判断这些服装是不是在历史上真实出现的,需要结合壁画的背景场合。”如果是表现日常饮食起居,像是宋金元时期的一些壁画,人物服饰的确会比较贴近现实,但如果是表现人和神的交流或者死后世界,比如《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墓道北壁壁画》,可能这种衣服至少某个细节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至于要区分古人是写实还是想象,于颖也有妙招:“我会看衣服上的破缝线,这是制作成衣所必须的结构线,大部分写实作品都会有破缝线。”
    还原传统服饰真容
    有机会接触服饰文物时,于颖会从接缝中仔细观察残存的颜色,那里还有未曾氧化的鲜艳红色、黄色,她很想把这些鲜艳的颜色还原出来,告诉大众,古代服饰并不是暗淡发黄的,它的真实面貌是鲜艳亮丽的,那是一种颠覆传统大众认知的美。
    “这么鲜艳的颜色古代人怎么洗,不会褪色吗?”于颖介绍,好的衣服古人是不洗的。这些衣服的制作成本非常高,有些还织绣金银线,也许穿过一两次就不再穿着。“能留下来的基本就是古代的高级定制礼服,这些礼服有严格的使用权限和场合,基本一年只穿一到两次。”
    作为服装史研究的“工科”博士,于颖的目标是还原这些古代的衣服,“我想把它们的基础信息、面料、图案等所有信息都还原出来,还原到普通读者可以拿着这个资料,找裁缝做出古代衣服来穿。”不过,由于许多服装打版和熨烫工艺已经失传,要“复活”古代服饰,还有许多路要走。钟菡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