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饮食厨艺 >

霸王别姬及其他


     

    文/西坡
    中国有出名剧,叫《霸王别姬》。有人把它译成英文:Farewell My Concubine,再转译回来,就变成了“再见,我的小老婆”,令人喷饭。若说译事,“信”、“达”都到了,只是“雅”有所欠缺,决非佳构。咱们还有一道名菜,也叫“霸王别姬”,如果如法炮制,别说咱们不同意,那霸王(王八)、姬(鸡)恐怕也不肯答应。
    “霸王别姬”这道菜,直白地说,便是甲鱼炖鸡,其实没有什么可以“思千古之幽情”的,倒是有点亵渎英雄美人的意思。其“知识产权”属于谁,颇有争议,山东东平、鱼台,河南淮阳,江苏徐州……各有说法。我比较倾向于徐州,并不是说那里做的“霸王别姬”天下一流,而是传说中的“霸王别姬”故事,就发生在徐州境内,先得地利。
    还有一件“证据”有助徐州:抗战前夕,梅兰芳和金少山等曾到徐州劳军,演出《霸王别姬》,非常成功。临别,主人为之饯行。席上端出一道菜——甲鱼炖鸡,鲜美无比。梅博士赞赏不已,询问菜名,侍者从容答曰:“霸王别姬。”大家闻之,联想到《霸王别姬》这出戏,不禁拍案叫绝。
    以“霸王别姬”影射“甲鱼炖鸡”,妙则妙矣,然而,明明是一出“有缘千里来相会”的“团圆”喜剧,何以成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离散”苦戏?
    据说,这道菜的菜名,原是以“聚”为主张的:项羽曾在彭城(今徐州)欢宴群臣。虞姬小娘娘亲自设计了一道“龙凤烩”(即甲鱼炖鸡),作为主菜。因为在古人的心目中,龟归属龙族,雉则归属凤族,“龙凤相会”之含义由此毕现。故,“霸王别姬”,实际上是“龙凤烩”的“山寨版”。
    可是,这么一来,那种浑然天成的幽默感就荡然无存了。而且,难道虞美人有异秉,早就预料自己和项羽有从“龙凤会”到“霸王别姬”的宿命安排(一锅煮)?从价值观而论,这个世界缺少的不是粉饰太平的“龙凤呈祥”,而是令人醒豁的“霸王别姬”呢!再就义理、辞章以及考据而言,“龙凤烩”显然也要比“霸王别姬”低俗多了,难怪其名不彰。
    “霸王别姬”是一道名菜,也是一道贵菜。当年逯耀东先生回乡省亲,在当地最好的凤仙酒家“契阔谈燕”,一共点了八冷盆、六热炒、六大件的海参席,外加一只“霸王别姬”。一算,外加一菜所值,竟占总数一半之强!
    霸王别姬的烧法不一而足,基本可列两大流派:一是去骨取肉治于一炉,一是取一鳖一鸡炖于一锅。考究者,还于甲鱼或鸡的腹中塞入鱼翅、火腿、干贝等高档食材,这样既可吊鲜味,食材亦能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中国人吃甲鱼的历史很长,《楚辞·招魂》中已有记载。甲鱼的裙边,被视为“水八珍”之一(另七珍为:鱼翅、海参、鱼唇、鲍鱼、干贝、鱼脆、哈士蟆)。五代时谦光和尚一句“但愿鹅生四掌,鳖留两裙”,给予甲鱼很高的评价和地位。甲鱼的营养价值也是公认的,堪称滋补良品。但现在要做成一味不柴不腻、滋味悠长的“霸王别姬”或“清蒸甲鱼”,可能性已不大,无他,因为野生甲鱼既不肯现身,正宗草鸡又不多见,所以口福浅是必然的。
    日前接到博世凯食珍掌柜海银先生电话,说是要请我去品尝甲鱼。我对此素无兴趣,又要跑十多里路,成本偏高,便一再推辞。眼看甲鱼新鲜度日损,海银先生便备好作料,快递过来,殷嘱当日蒸煮,以二十分钟为限等等。可惜当晚我另有他事,无法付诸实施,暂寄冰箱。次日一早,海银先生便又来电问询。我只好老实交待:未曾遵命。他连连叹息:“味道差了!味道差了!”于是,我下班回家如法炮制。
    只见该甲鱼体量硕大,足有两斤。按说甲鱼一斤为宜,过大过小,均非高明。但此鳖不然,背壳青黑,花肚微黄玉白,鳖体扁平光滑结实,富有光泽,裙边宽厚,洵为佳品。尝之,粘而不腻,了无腥气。至于味道之好,为一般菜场之鳖无可比拟。承海银先生相告,此鳖有个正式的称呼,叫天海园牌中华鳖,系仿野生有机甲鱼,中日合作开发,远销海外,有“中国出口第一鳖”的美誉。此次,他之所以着急地要倾听各方意见,以定夺是否把它引入本店的食单。为饱口福计,我当然予以撺掇。
    我想,朝韩运动健将以食参为体能加油,中国运动健将以食鳖为体质增光,道不同,但取法乎上总是不错的。只要能强身健体,一解馋痨,管它叫甲鱼、鳖,还是叫王八。倘能请到“虞美人”(正宗草鸡)来共唱一出“霸王别姬”,则既可满足口腹之欲,又能数典而不忘祖,不亦乐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