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年旅顺大屠杀(1)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2:11:58 辽沈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1894年11月21日至25日,旅顺,风雪交加,寒意刺骨,尸骨累累,烈焰冲天。两万多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被狂暴的日军无情杀戮,殷红的鲜血、凄厉的哀号……当清军的龙旗被战火与刺刀烧割得支离破碎时,1894年旅顺的阴霾天空见证了这样一段旷世惨剧—— 准备守三年的清军一触即溃 中国近代史的屈辱布满令人百思难解的疑团。如果说,打开中国门户的《南京条约》的签订是由外敌的“船坚炮利”所致,那么情境切换至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形势却不可同日而语了。 当时,清朝的海军配备雄居亚洲之冠。清廷不惜重金、由德国定购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曾出访日本,威力之强大令日本朝野震惊!其时清军一等陆军的武器装备即便与欧美强国比,也不相上下。甲午战争时,资源匮乏、财力贫弱的日本仅给每名士兵配备8发子弹,而清军士兵的炮弹、子弹在仓库里却堆积如山。历经洋务运动,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清朝从国外进口大量的连珠炮、滑膛枪等先进武器,日军缴获这些战利品时每每自愧不如。有记载称,日军进攻中国难以为继时,竟是用战获的清军武器弹药才军威重振的。仅在清军轻易弃守的大连湾一地,日军就缴获清军遗弃的大、小火炮120门,炮弹246万发!探寻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的内因,一度甚嚣尘上的“武器代差论”似难以立足。 清廷费时十六年、耗资千万经营的旅顺港,当时被称为“远东第一军港”。港口周围部署有20多座炮台, 150多门火炮。北洋大臣李鸿章战前扬言:“有充足的弹药、军粮,有优良的火炮和北洋海军的声援,旅顺口可以坚守三年!”可笑的是,拥有优势装备、占据地利之便的上万清军只抵抗了一日即作鸟兽散,滑天下之大稽。 驻守旅顺的清军总兵力为14700人,然而,清军兵力虽厚、武器虽精,但诸军互不联络,均无固守之心。尤为严重的是“群龙无首”,八位统领不相隶属,各行其是。虽然临战前公推姜桂题为总统领,但此人行伍出身,战守无策,一味告援,清军各部相互观望坐视,几乎是一盘散沙。 甲午战前,日本近代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曾登临清军旗舰——定远舰观摩,发现清军官兵将洗过的内裤晾晒在炮管上,下舰后即断言:“清军虽武器精良,但人员素质、军队战力将不堪一击!” 清军内部互相掣肘,反观日军则众志成城,官兵上下令行禁止。日军指挥部将攻占旅顺视为“担保东洋和平的关键”,认为只要占领了旅顺,再配备一支舰队,渤海便成了锁口之囊。 不仅能置中国于死地,还能控制整个东北亚战局的发展。 下一步,就可以把战火烧向直隶平原,烧向大清国的国都北京。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晚清海权观的萌发与滞后(1)
- 下一篇:英国第一次武装侵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