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闫磊:为优雅的单弦觅知音


    
    从艺30年的单弦表演艺术家闫磊,是全国曲艺界知名的“年轻的老艺术家”,她刚四十出头,却已是全国单弦领域屈指可数的中青年专业骨干。近日,《古韵新声山东人——闫磊与单弦》专辑正式出版发行,一个发源于北京的曲艺曲种,在山东曲艺名家的演绎下古韵发新声。
    日前,闫磊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单弦在曲艺里属于美和雅的那一类,但并非曲高和寡,我愿意为这优雅的单弦觅知音。” 
    单弦一唱三十年
    巴黎中国曲艺节,是中国曲艺在海外展示最高水准的平台之一,去年6月,在巴黎中国曲艺节演出现场,来自全国的20余名顶尖曲艺家参加了此次活动,陕北说唱、苏州评弹、绍兴莲花落、单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曲种悉数登场。闫磊在享誉中华的三弦名家马小祥的伴奏下,精彩演绎了传统经典单弦名作《宝玉探病》,将唯一的金奖收入囊中。
    这不是闫磊第一次在巴黎中国曲艺节上扬名,2010年的首届巴黎中国曲艺节,她就展示过单弦的魅力。单弦是发源于北京的曲种,为什么在国际顶尖的曲艺舞台上却是一个山东人作为代表展示这一艺术?闫磊说:“我从事单弦学习演出30年了,获得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的作品也是单弦,目前全国中青年专业单弦演员屈指可数。”
    闫磊是地道的济南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老师的推荐下报考了济南艺术学校,因为嗓音条件不错,被“指派”学习河南坠子、京韵大鼓和单弦。这把说一口地道济南话的闫磊难住了,“我就猛学普通话,早上学播音员读报,晚上看《新闻联播》,只要有说普通话的地方我都去,谁说普通话好我就跟谁搭讪。”
    闫磊说,14岁进济南艺校,17岁以单弦专业进入济南市曲艺团,当时只是觉得单弦好听、好玩,了解并不是很深入。上世纪90年代闫磊刚进曲艺团时,单弦等传统曲艺并不太受欢迎,专业演出团体演出比较多的是通俗歌曲和小品,“当时唱单弦的机会比较少,主要通过唱歌曲进行舞台磨炼,那时候上台有点蒙,著名编剧王宏老师甚至要提醒我们这些新演员上台走多少步,以什么角度面向观众。”
    初次登台唱单弦,闫磊还曾因忘词被观众鼓倒掌。这件事对她触动很大,“当时眼泪流得哗哗的,太丢人了。”学习单弦很“吃”功夫:一天不练功,老师知道;两天不练功,同行知道;三天不练功,观众知道。闫磊把这次失利归因于自己练功不勤,不服输的她从此加强练功,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单弦唱好,直到观众听到她的表演掌声不断。
    “新曲艺人”发新声
    2006年拜单弦名家马增蕙为师,闫磊开始对单弦经典作品进行系统性学习和研究,她说:“很多人认为单弦曲高和寡,专业学习这门曲艺的艺人非常少,我找马增蕙老师拜师时,她老人家开始比较犹豫,一是不知道我是不是唱单弦的料,二是不知道我学习单弦的恒心。与老师见面时,我现场汇报演出了几个精心准备的节目,马老师非常惊喜,我终于成了马老师的弟子。”
    拜师马增蕙后,闫磊每周给老师打三四次电话,谈论的全部是单弦。短时半小时,长则一个多小时,有时打到电话烫手,一月电话费要五六百元。“当时马老师已七十多岁了,但从归音吐字到舞台眼神动作,都十分认真地点拨,使我很受益。”
    “现代年轻人更喜欢跳街舞、搞摇滚,真正能沉下心来研习传统曲艺的很少,因为不了解,优雅的单弦在很多人眼里竟然是很‘土’的。”闫磊忧虑的是,单弦剧本紧缺、伴奏演员难寻。当时她不知道,有个已经完成五年的单弦剧本也在觅知音。“当时,济南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曲艺评论家郭正让老师的单弦剧本《刘颇赶车》完成五年了,因为单弦演唱难度大,一直没有演员来表演。后来郭正让老师把这个剧本交给了我来演唱。”
    2007年,河南宝丰马街书会鼓曲唱曲邀请赛上,闫磊凭《刘颇赶车》一举夺得了大赛一等奖。2008年,闫磊获得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这是35岁以下的山东曲艺演员第一次获曲艺牡丹奖,分量颇重。
    获牡丹奖时还是新人的闫磊,目前已是单弦领域屈指可数的中青年曲艺名家,但她更愿意将自己称为“新曲艺人”,“这‘新’字里包含着许多‘是’和‘不’:是批判地继承传统,是在‘学着说’‘接着说’……所谓‘接着说’,就是不再回到老前辈‘撂地儿’的当初去,而是沿着侯宝林、高元钧、李润杰等新中国曲艺家的方向,‘接着说’‘接着演’。”
    作为古老曲艺曲种,单弦如何创新?如何“接着说”“接着演”?闫磊说,创新必须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古韵新声山东人——闫磊与单弦》里全部是单弦经典作品,这本身就是继承,丰富‘马(增蕙)派’风格。另外,还有新意,单弦是发源于北京的曲种,我这个山东人要唱出新声。专辑中的第一个曲目《鞭打芦花》,就是发生在山东的故事,主人公是闵子骞。”
    优雅单弦并不寂寞
    作为曲艺演员,闫磊是个爱美的人,“因为表演需要,总是要穿旗袍,所以我私下也喜欢收藏旗袍,我觉得旗袍能将中国女性的美完全体现出来。”闫磊说。
    更多的时候,闫磊对美的追求还是体现在表演单弦上。北单弦,南评弹,单弦和评弹这两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曲艺行当里独树一帜的特点在于它们的优美。闫磊说,自己爱上单弦也是因为它的美,“相对于相声、二人转等比较热闹的曲艺形式,单弦相对雅一些,演唱起来会有些诗意的感觉。比如单弦经典曲目《宝玉探病》,唱词比《红楼梦》原著还要凝练,用极平常、极纯洁也极浓郁的情致交流,缓缓表现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历程。”
    说着,闫磊唱出了《宝玉探病》里的段落,“烛影摇红焰,钟声送远音,闺中只觉得琴书韵,诗意增添凉意新……”宝玉、黛玉之间曲折微妙的心理起伏,通过她的唱腔流淌而出。
    优雅的单弦,在当今的曲艺演出中会不会显得曲高和寡?闫磊说,自己也曾对单弦的市场认可度有过怀疑,但多次演出证明观众的欣赏水准一点都不低,关键是演员能够拿出好节目,“前几年,是一个类似于二人转大舞台的综合演出,在我登台前,二人转和相声的演出,都是那种比较热闹、能吸引观众的通俗段子。当天我唱的是传统单弦《风雨归舟》,我开口唱了第一句,喧闹的现场马上安静下来,所谓‘鹭鸟归林,和谐宁谧’就是如此。演出完毕,观众反响超出当天所有演员的预料,由此我坚信,观众不是不需要高雅和美,而是我们没有展示给他们。”
    “美和高雅也是曲艺的特征之一,优雅的单弦并不寂寞。”闫磊说,同为优雅曲艺的评弹在南方部分地区受到热爱,单弦除了在内容上继承创新,市场开发方面也有很大空间,“我愿意为优雅的单弦觅知音。”
    闫磊,济南市曲艺团演员,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巴黎中国曲艺节卢浮金奖、泰山文艺奖一等奖、马街书会金奖等曲艺类大奖得主,中国曲艺家协会北方鼓曲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曲艺名家马增蕙入室弟子,享誉全国曲坛的优秀中青年单弦表演艺术家。代表作单弦《刘颇赶车》《胡琢磨》《宝玉探病》等。倪自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