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时 芬芳满天涯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9:11:07 河北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对于两年一届的吴桥杂技节而言,这个硕果飘香的季节是亲切而熟悉的。 经历了700多个日夜的翘首企盼,她又将再次打开家门,喜迎来自全球各地的新老朋友。然而,今年对于她而言,又是那么地不同寻常。从1987年创立至今,吴桥杂技节刚好走过了30个年头。三十年的探索、思考、碰撞、成长,让进入而立之年的杂技节傲立世界舞台,从一个地方性节日上升到国家级艺术盛会,再成为中国举办历史最长、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杂技艺术节;从享誉世界杂坛的“东方杂技大赛场”成功转型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节庆品牌;从单一的杂技赛场发展成为集经贸洽谈、文化旅游为一体的龙头产业——成为河北走向世界的一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 一路走来,吴桥杂技节以“民”为本,“亲民惠民乐民”的初心不曾改变,同时在成长中迈向产业化的步伐又从未停歇,三十年值得纪念,三十年又是一个崭新的起点,让人充满期待。 一、从国际大赛场到文化金名片 9月22日,《万方同乐 美美与共——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30周年纪念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参观者们在一幅幅记录着吴桥杂技节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喜悦的照片前,驻足流连。来自吴桥的田逾新大爷指着名为《练功从娃娃抓起》的照片激动不已,“我爷爷和大伯那会儿经常会给我们讲老辈杂技艺人们的故事,但是如果没有吴桥杂技节,又有多少人能知道我们吴桥杂技呢?”而省会的林女士则依次将历届金狮奖获奖节目的精彩瞬间指点给小女儿看,“第一届杂技节的时候我才像她这么大,一晃三十年过去了,吴桥杂技节都成了我们老百姓生活中一个有仪式感的节庆活动了。” 风雨三十年,吴桥杂技节能有今天在世界杂坛的地位和百姓中的口碑,着实不易。 中国杂技艺术源远流长,而吴桥杂技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吴桥杂技艺人漂洋过海去献艺谋生,为中国杂技赢得了“东方艺术明珠”的美誉。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国杂技艺术家们开始活跃在世界杂技大赛场中并屡获大奖,在骄傲的同时,也对能有“自己的世界性杂技节”充满期盼! 1987年10月25日,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首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在石家庄如期举办,来自7个国家15支代表队的180多名杂技艺术家参加了比赛和演出。这个“华丽”的开端让无数的杂技人振奋不已。 之后每两年一届的杂技节,次次都有着明显的变化和惊喜。在第五届杂技节上,当时的哈萨克斯坦国家大马戏院院长哈立克先生意味深长地说,“如果要评比杂技大赛场的话,中国河北的吴桥杂技节至少可排在世界第三位。”第六届杂技节举办时,吴桥杂技节已经与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法国巴黎“明日与未来”马戏节三足鼎立,被誉为“东方杂技大赛场”。 时光飞逝,1999年第七届时,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升格为由文化部与河北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国际性艺术节庆活动。同年,专门为吴桥杂技节设计建造的比赛场馆——河北艺术中心正式落成。 舞台大了,朋友来了,但是作为一个日趋成熟的节庆品牌,在完成其社会公益职能的同时,如何推动杂技节向文化产业品牌转化,以此带动自身产业链发展,并为相关产业搭建平台,成为主办方不断探索的核心问题。 从1999年开始,吴桥杂技节设立了国际马戏论坛,并成为世界杂技三大赛场中独有的品牌项目,被誉为“世界马戏理论的研究中心”。而从第十届开始设立的杂技商演项目洽谈会,则渐渐成为国内国际杂技商贸的交易平台……这一切使杂技节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厚重,杂技节成为世界的赛事交流中心,理论研讨中心和商演洽谈中心。 三十年间,吴桥杂技节迈向产业化的步伐从未停歇。1993年,“吴桥杂技大世界”正式建成开业,第一次大胆尝试冀港合资,以股份制企业推动杂技旅游文化产业发展。2009年,吴桥杂技博览园盛装亮相,中旅集团投资5亿元联手吴桥发展杂技产业。截止到2015年,沧州有杂技演出团体56家,杂技学校5家,杂技道具制作企业8家,杂技旅游景区1家,全市杂技产业从业人员约3万人,全年杂技产业总产值达6亿元以上,已经形成集杂技人才培养、杂技商品生产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杂技文化产业链。过去吴桥艺人曾因杂技走向世界,今天世界又因杂技聚焦吴桥。 栉风沐雨三十年,似乎只在弹指一挥间。三十年来,共有50多个国家的600多个节目参加了历届杂技节,万余位艺术家来我省进行交流和商演近5万场次。目前,杂技产业已形成集教育、演出、培训、道具生产、旅游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杂技产业链,成为我省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亲民惠民乐民,初心不改 三十年的成长,吴桥杂技节有着自己对“初心”的执着和坚守,吴桥杂技节始终秉持亲民惠民乐民的理念,用丰富多彩的活动、灵活新颖的形式,把百姓请进剧场、把节目送到百姓身边,又让他们从观众成为杂技节的参与者,一步步实践着“节亲民,民亲节”的理念。如本届吴桥杂技节执委会主任、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所言,吴桥杂技节如今已经有了“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人人乐意瞅”的观众群体。 2005年,第十届吴桥杂技节首次推出走进广场联欢、走进社区演出等系列亲民活动,让杂技节真正走出场馆,来到老百姓的身边。同年10月,在省会文化广场,一场公益联欢演出吸引了数千名省会市民前来观看。近几届的杂技节期间,在石家庄平山县、河北科技大学、卓达玫瑰园、省会文化广场等地方都会邂逅中外杂技高手,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切身感受到杂技带来的快乐。零门槛的形式,让杂技节真正来到了老百姓身边,也让杂技节接了地气,寻到了根。 从第九届开始,吴桥杂技节采取政府补贴、企业赞助等方式面向社会推出一定数量的低价优惠票。从第十届开始,面向低收入群体开设了“百姓专场”“学生专场”等公益专场演出,邀请低保特困居民代表、残疾人代表、农民工代表观看“百姓专场”演出,“学生专场”则邀请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和教师代表免费观看参赛节目。 为满足不同观众的欣赏需求,除推出公益惠民专场演出之外,吴桥杂技节从第七届开始,在省会推出马戏大篷演出,票价多为30元、50元、80元不等,最低时仅为10元。低票价、高品质的马戏大篷很快成为吴桥杂技节正式赛场之外最具吸引力的演出场所。 为引领大众从文化自发向文化自觉转变,激发更多的群众参与杂技节的热情,杂技节推出“百姓节日百姓办”的理念。杂技节自创办以来,组织了多次大型群众拉街、彩车和行进表演活动,集中展示河北文化特色,形成群众性文艺联欢。第十届吴桥杂技节400多名青年志愿者首次加盟进来。第十二届吴桥杂技节沧州分会场,志愿者报名人数过万。 “真正有影响的节庆品牌,必须把人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作为人民大众的节日,吴桥杂技节一切工作都要考虑群众的需要,满足群众的愿望,让尽可能多的老百姓能感受到杂技的温度、节庆的欢欣才是最重要的。”吴桥杂技节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谢荣泉说,本届杂技节观众还可以通过省会文化惠民卡优惠购票。这些惠民措施与惠民专场演出、社区公益演出、省博物院专题展览等活动,将继续营造起“人民大众节日”的热烈氛围。 三、三十年蝶变,开启新的征程 三十年来,吴桥杂技节一直在努力“改变”和“成长”,孜孜以求地探索着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从政府主办,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再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注重效益”……一路走来,吴桥杂技节在办节模式上经历了多次调整。 谢荣泉说:“第一次采用广告形式尝试商业运作,是在第六届吴桥杂技节上,邀请自贡灯展团来省会举办灯展,不仅没花一分钱,还争取到了一笔赞助。吴桥杂技节从此拉开了市场化运作的序幕。”十多年间,吴桥杂技节一直在“市场办节”的道路上不断摸索,成功卖出节目转播版权,并以竞标方式确定广告投资承办单位。近年来,吴桥杂技节组委会与多家企业就广告赞助进行了成功合作,大大节省了政府开支。第十三届吴桥杂技节通过规范的招标程序,首次引入全程市场运营商机制,由运营商全面代理杂技节的广告招商、门票销售和衍生品开发等。全程运营商的介入,既减少了政府资金投入,又充分调动了企业积极性,发挥了市场运营作用,激活了杂技节的市场潜力。 社会力量的参与为吴桥杂技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一系列商业巡演也大大提升了吴桥杂技节的品牌影响力。第十二届吴桥杂技节结束之后,杂技节组委会推出了全国巡演活动,历时1个月,足迹遍及沈阳、哈尔滨、长春、杭州等15个城市。第十三届吴桥杂技节组委会组织优秀杂技节目到唐山和北京巡演,受众达10万人。 顺应市场需求和群众需要,吴桥杂技节的品牌之路越走越顺畅。 “杂”是多,是包容,“技”是艺术,艺术需要涵养。包容涵养兼收并蓄就是杂技艺术的本来面貌,而这,与当下文化建设所处的“文化+”的新阶段不谋而合。“创意创新”成为文化发展的主旋律,“跨界融合”成为文化发展的新常态。杂技艺术之花也在这种涵养兼收下越开越艳。 “上届杂技节我们运用了剪纸因素,这届杂技节采用了沙画。‘文化+科技’,就是通过现代舞美科技,丰富杂技艺术的表现形式。”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本届吴桥杂技节开幕式演出总导演李西宁说,“不断融入新元素的吴桥杂技节越来越有味道。” “文化+旅游”,旺了人气。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上届杂技节期间,多家旅游中介机构为京津游客开辟了双节期间以杂技节为核心项目的旅游专线,历史性地实现了在长假期间,吸引京津等地游客来石家庄旅游,进一步促进了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 “文化+游艺+餐饮”,更让由马戏大篷“进阶”而来的国际马戏嘉年华,真正变成了杂技观众们的全民狂欢节。第十五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短短13天时间总消费额达到5100万元。而本届杂技节上“国际马戏嘉年华”开幕以来的超高人气也是这种“混搭”方式受欢迎的最好证明。 三十年蝶变,开启新的征程。吴桥杂技节如今已成为我省对外文化交流的标志性品牌,成为河北传统文化艺术的靓丽名片。站在新的历史节点,而立之年的吴桥杂技节将继续扬帆起航,助推我省经济文化发展,为走好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提供强大动力。 韩 莉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滚板山歌:走出"深闺"(3)
- 下一篇:艺评:"曲艺"期待新发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