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奇葩——华亭曲子戏(6)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1:11:14 新华副刊 佚名 参加讨论
(2)华亭曲子戏演出形式可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随机应变,最大限度适应各种环境,不需要舞台和其他固型演出场所。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华亭曲子戏根本不存在背景、装台等问题,既是一些人物的外表造型,也不外化妆﹑服饰﹑帽﹑盔﹑靴等一般行头和简单的道具。从总的方面看,华亭曲子戏的演出造型与其演出形式具有同样的风格:简单朴素,粗犷直快;重传神而少精琢;因陋就简、随机应变,以求不失大体。一背篓衣帽可以东拉西扯的适应所有曲子戏的演出。华亭曲子戏的化妆,生、旦、丑大致与其他戏曲形式相同,生﹑旦都要檫胭施粉、画眉点唇;丑角少不了还要画上白眼膏和红鼻尖儿。尽管有些“粗制滥造”,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做的道数还要做到。唯独一点与众不同,那就是净角,不论大净、毛净一律不抹脸。华亭曲子戏从传统上便没有脸谱。华亭曲子戏的服饰,鞋帽及扎挂也同其他戏曲相同,不过有些地方因经济条件限制没有蟒靠时,可以道袍代替;没有戏鞋和靴子,可以自身带来一套上场。但一个原则,袍色必须注意与人物性格及历史上的传统服色相适应,特别讲究帽子,再困难也得有几顶帽盔,好让观众结合服色从帽盔上分辨剧中人是谁。比如同样都穿黑道袍,戴乌相帽的是包拯,戴黑包巾的是张飞。两个都以绿道袍代绿靠的武将,大家就可以认定戴帅盔的是黄飞虎,戴包巾的是关羽。华亭曲子戏在扎挂上很有创造性,特别对武角打扮上更使人佩服,可以一顶帽盔和一付靠装扮很多武角人物。另外因华亭曲子少武打戏,实际上除《闹酒馆》﹑《全家福》外,也就别无什么武打戏,这样武道具也就特别简单。把子只有佩剑佩刀、划浆之类;一般生活道具也不外扇子、牙仗、拂尘、马鞭之类,充其量在演《李彦贵卖水》时准备一担假木桶,有时用两个罐罐花灯顶替。曲子戏里的大鼓除过作乐器外,还是一件多能的道具。《研磨》里可以顶石磨,《二瓜子吆车》里可以顶车,当板凳用更是常事。 华亭曲子戏的源流本末问题:在谈这个问题之前,为了维护华亭曲子戏作为一种民间小戏的独立自主和存在,保持它传统特征的纯洁性及其能按本形式的艺术规律得到发展,我想附带对一切直接影响和歪曲华亭曲子戏的无稽之谈提出一点看法,以求爱好者共同研究。目前我们华亭地方对曲子流传着两种说法:一是说曲子戏是眉户的变种,眉户是源,曲子是流;一是说曲子是原始的、未经提高的陈调,眉户是已经得到高度发展了的新调。别看都是随意乱说,不惧成患,可形成一种观点,不外曲子﹑眉户一宗论。在这种观点影响下,曲子戏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主张第一种说法的为了正本清源,必须使曲子旧本还原,要曲子以眉户为楷模,大正曲子戏里不同于眉户的曲调,特别一些名同而唱腔不同、调式相同而名不同的曲调,都被看做谬误要按眉户曲调改过来。主张第二种说法的则又为了遵循艺术发展的规律,要把视为原始的陈旧曲子曲调改成新的眉户曲调。其后果都是要把曲子变成眉户。有些观点把曲子里不同或大同小异于眉户的曲调说成是华亭人把眉户唱糟蹋了。每逢春节闹社火,一些年轻人,特别看惯了眉户的人,便笑华亭老头儿传教的本腔本调的华亭曲子调子太老、不好听;甚至听到华亭曲子“花调”与眉户“山茶花”近似时,便说华亭人记错了调名。听到“刚调”﹑“五更调”等调与眉户调式相同而声腔节拍或托腔过门不同时,便说华亭人唱错了。所以一些年轻人唱曲子,都沿着革新曲子的好意图,硬要把曲子戏的传统曲调改成眉户曲调。除非在眉户里找不出此类曲调时才按曲子本腔唱。至于托腔、过门一律改成眉户曲调,结果弄得荤不荤,素不素的;眉户不像眉户,曲子不像曲子,致使许多地方的华亭曲子失真。我认为不论华亭曲子或眉户,都作为一种根植于民间的演唱艺术形式,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都是意识形态的东西,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特别作为中国民间小戏,实际上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就是它赖以形成的物质基础,陕西农村能产生像眉户这样的艺术形式,甘肃农村也就可以产生象华亭曲子这样的艺术形式。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中难免的共同点就决定了眉户和华亭曲子两种艺术形式在具体演唱艺术方面相近和相似之处,也可能有完全相同之处,这也该是一条规律,不能因华亭曲子戏里的曲调有近似和同于眉户的曲调,就作出结论说华亭曲子是从眉户中派生出来的;更不能把华亭曲子的曲调与眉户曲调有不同之处,说成华亭曲子是未经提高的眉户;曲子是老调,眉户是新调,没有任何依据断定二者源系一宗,为其排班论辈,以眉户为标准对比曲子正源,强求把曲子统一到眉户的范畴之内。既或原系一宗,一旦传播异地,与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人民性格和爱好、悝言土语和人民文化素质的美学观相结合,天长日久也会发生变化;再经不同地区人民群众根据自己的需要不断营造,形成显然与原形式不同的艺术特色,足可分道扬镖,自成一家,成为另外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我们又有什么必要叫它回辙到原来的起点上呢?人有个性,也有共性,但却各自为人。艺术形式之间也应该允许既有个性也有共性。就拿曲子戏这门艺术来说:仅甘肃就有好几个县有,其中天水曲子与华亭曲子不论乐器,曲调方面几乎相同,介于天水和华亭之间的庄浪曲子不论声腔到剧目却与华亭曲子不同,庆阳曲子的剧目和华亭曲子的剧目又多相同,这样你说先有天水曲子、还是先有庄浪曲子,还是先有华亭曲子?三处曲子是个啥关系?华亭曲子与庆阳曲子又是咋样个来龙去脉?我看主要原因在于他们都是民间的东西,都应该按民间艺术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解释。民歌“绣荷包”﹑“扬彦麦”之类通行全国,谁能说清楚原是何时何地所产?眉户就叫眉户,让他按眉户的腔调唱;华亭曲子就叫华亭曲子,叫它按华亭曲子的腔调唱,如还有泾川曲子、平凉曲子、天水曲子都应各自按其规律演唱,百花不就齐放了吗?既是需要改革,也必须以各自艺术形式的艺术特点为基础,要让他们并存,在竞争中求进步,求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寻访昔日培养生旦净丑的京剧科班(2)
- 下一篇:曲艺:通过自觉和自信赢得自强与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