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民族奇葩——华亭曲子戏(5)

(3)华亭曲子戏在曲调组合安排上,和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体制一样,也有它独有的体系。那就是每出曲子戏都是先以“前月调“开始,接着便是“前背弓”,往下可以按剧情安排恰当的曲调,多少也不限;但却必须以“后背弓调”和“后月调”结束全戏,形似“套曲”格式,这在曲子戏艺术结构上是一个雷打不动的传统定规。近来有些人演唱时在个别戏里删略前月调、前背弓调,直接从其它调开唱的,但这并非曲子戏的传统做法。这种以似套曲的形式为全剧艺术结构而出现,也可以说成是曲子戏艺术结构程式化的体现。元杂剧以分场为艺术结构的单位,而曲子戏却以曲调为艺术结构的单位,形成自己的体系,这就标明了声腔要素在曲子戏里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4)华亭曲子戏在声腔发展中,长于吸收融汇各姊妹艺术优秀因素来滋补自己,是它曲调丰富而多采的一个重要来源。华亭曲子戏以其来源于民间这个基础,有着易于吸收融汇其他民间声腔艺术的优秀部分,成为自己曲调的有利条件,尤以民歌﹑民谣和民间小调为多。在华亭曲子戏里有很多与山歌、小调和眉户曲调大同小异,近似和类同的调子,就与他这一特点有关。比如“五更月”这支小调被用于曲子戏《告斧头》中,就变成曲子戏的曲调,和其它《告斧头》中的曲调起着同一作用。诸如“五更鸟”和“杨柳青”都是小调,可用在曲子戏《研磨》里,也同样成为表现《研磨》这出戏剧故事的声腔要素。再如民间小调“柳青谣”﹑“四平”﹑“耕牛”等民歌用在曲子戏《双放牛》里,山歌“山里的野鸡红脖子”用在曲子戏《二瓜子吆车》里,都已作为曲子戏的曲调存在着。这一来,象“五更月”﹑“五更鸟”﹑“杨柳青”﹑“柳青谣”等,在唱华亭曲子戏的时候,就不能再把它当成民歌、小调看待,说唱的是民歌小调儿,不是华亭曲子,实际上已经把它夹杂在了曲子剧目里,它们都已作为华亭曲子基础戏里的一个曲调存在了,年深月久即可自然成为曲子的传统曲调。
    华亭曲子的表演特色:华亭曲子除声腔特色外,表演上的特色也是非常突出的。
    (1)华亭曲子戏作为一种立体造型艺术,其演出形式是属于表演唱类型。在具体演唱时,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绝大多数剧目的演唱形式,相同于其它诸如秦腔,眉户等地方戏。演唱时凡属一出戏里的角色,都必须依据剧情需要出场,各执其所唱所作,通过大家的关系表现一定主题思想的戏剧故事,但有极少数剧目的演出形式确截然不同,当地人称这类曲子叫“过场曲子”。所谓过场曲子,是指演唱时只能用一个角色登场包唱整个一出戏。这种形式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期一些秦腔旧班社唱“坐台戏”一样,这个角色相当于讲故事的故事员和单口相声的相声演员,戏剧所有内容,全由这个脚色以第三人称客观的以唱段介绍给观众。如曲子戏《访朋》﹑《状元游街》就是这类曲子。因为有了这类过场曲子,便相对的称大多数曲子谓:“正场曲子”。为什么要这样区别演唱?不是由演员临时想咋唱就可以咋唱的,而是取决于剧本的艺术结构。所以华亭曲子戏这种演出形式上的特点,也是其剧本结构上不同于众之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