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民族奇葩——华亭曲子戏(3)

华亭曲子的传统曲调和剧目:华亭曲子是道道地地的华亭农民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自赏的一种人民群众自己的艺术创造。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给我们创造并积累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财富,保留了众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传统曲调和传统剧目。 
    作为曲子声腔要素的具体表现形式单位的“曲调”,在曲子艺术里确实有其特殊的作用与功能,那么究竟有多少呢?据华亭曲子老一代演唱者声称,正式常用的曲调共约六十多支,不过今天尚能捕捉到的,包括以简谱记录下来的和老一代犹存口腹的在内,计有简便花、尖尖、扬州、兰州、双戏、五更、慢板、山川、花、一串锤花、前月、后月、前背弓、后背弓、金钱、琵琶、西凉、带把西凉、紧述、慢述、老龙哭海、哭断肠、长城(大哭)、带把哭、银扭丝、黄龙滚、采花、洛江怨、大慟、大十片、安老婆、十里推、摇、五更鸟、杨柳青、钉缸、四平、柳青谣、耕牛、五更月、太平等四十多支。
    华亭曲子的文学创造部分,是华亭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代表。它的生活化、口语化、性格化、地方化的艺术特点赢得了华亭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热爱和拥戴。它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广阔的传播领域,曲子传统剧目就是这样多种特色的具体载体。华亭曲子的剧目很丰富,据老一代回忆,估计有一百多出。但由于长期以来劳动人民不能掌握文字工具。单凭代代口传心授,便有一大串跟着老一代演唱者的逝世而失传了,今天尚能知名的,包括手抄本和老一代腹藏的在内,已不过四十多出不满五十出,而且也多残缺不全了。这是一件令人痛惜而又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据近几年统计,现存传统剧目有:《刺目劝学》、《秋莲拣柴》、《双放牛》、《闹书馆》、《闹酒馆》、《顶砖头》、《狐狸送子》、《送饭记(刘秀喝卖仁、摔罐子)》、《南窑藏龙(烧窑)》、《下四川(玩灯)》、《刘海砍柴》、《陈姑赶船》、《张连卖布》、《两亲家打架》、《小姑贤》、《渭水河》、《伯牙奉琴》、《文王采莲》、《黑访白》、《全家福》、《告斧头》、《华容道》、《白蛇盗草》、《华亭会》、《研磨》、《二瓜子吆车》、《钉缸》、《莺莺降香》、《黄桂香拣柴》、《皇姑出家》、《状元游街》、《状元祭塔》、《双官诰》、《当皮袄》、《滚盘珠》、《草坡传信》、《李彦贵卖水》、《四郎探母》、《阴功卷(冯爷娶小)》、《天官赐福》、《八仙上寿》、《补卦》、《二姑娘害病》、《访朋》、《顶灯》、《安安送米》等四十多出。民国以来,有些人还把秦腔折子戏《三回头》、《五典坡》、《柜中缘》、《拾玉镯》等移植成曲子剧目,演出效果很不错。新中国建立后,有些地方按文化宣传部门印发有关计划生育、种草种树、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多种经营、治穷致富、科普兴农……等小演唱材料改成曲子剧目演唱,颇受群众欢迎,也取得比较好的社会效果。有些地方还根据现代题材编写了不少曲子新剧目,给华亭曲子注如了新的血液,赋予新的生机,这无疑的华亭曲子发展向新阶段的一个好兆头。
    华亭曲子的艺术特色也自有春秋,和其他地方戏一样属于综合性立体造型表演艺术形式,以演员为主体、表演为中心、通过演员高度艺术化了的语言和动作,与相适应的音乐伴奏中共同完成其艺术创造任务。其不同之处就在于对动作要素与语言要素的具体运用和主配作用上的区别,要说艺术特色就在于此。华亭曲子的艺术特色,总起来是严声腔而宽动作、重唱而轻白,边创边演。常看华亭曲子的人都会有这个感受。华亭曲子戏于声腔运用控制得非常严格。遣腔运调一丝不苟,都有一定的讲究。至于表演动作,就比一般戏曲和表演唱要宽泛而灵便。不说细小情节,既是较大的作打和复杂的舞蹈情节,也可随机应变,由扮相者依据曲调内容自出心裁,按剧情发展一边设想创造而一边表演,不受固定的程式制约。因此同一个剧目在不同表演者的不同认识,不同理解和不同的演技表现中就有不同的演出效果,这在华亭曲子戏里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
    华亭曲子伴乐:依其伴奏功能的分工有文乐和武乐两部分,即管弦和打击两套。文乐部乐器有板胡、三弦、笛子、二胡等,其中以板胡为主体,乡里人叫提拉乐器,样样具全当然最好,但伴奏人员和乐器不全时,三弦、二胡、笛子酌情尚可缺额,唯独板胡万万不能没有。武乐部分又分两套:一是配合文乐,起击节作用而综揽全局的碰铃(当地人叫水子)和四页瓦;一是出入场和行程中助长气氛以及配伴秧歌舞蹈的大鼓、大锣、钹和手锣。往后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提高和审美要求的提高,有些地方在文乐中都增添了杨琴、小提琴、和黑管,把伴文乐的打击乐器碰罄和四页瓦改用了鞭鼓、牙子和手锣,这对曲子音乐的改革,从发展上看无疑是个好趋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