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民族奇葩——华亭曲子戏(3)

 沈近堂:东华镇范家庄人,兄弟排行他称老大,所以当地人都叫他“舵把子”。早年家冕族众,粗识几个汉字,据说还是清末一名武秀才出身。生性唯独酷爱秦腔,终日玩枪弄棒,踢腿伸臂的搞些别人所谓的没名堂的操劳,单由于自己艺术条件差,一个沙嗓子首先就断送了他学秦腔的前程。苦练了多年艺技依然不能长进,最多只能在乡村班子里票几折唱少白多的折子,或者武打戏。晚年旧瘾未戒,便又即兴在村子里聚众耍社火唱曲子戏,当然就比一些人生闯硬凑的演出效果高一等。虽然嗓子差,但他主演丑角戏,一时竟成了华亭城方圆曲子戏的大教头,名驰全县。他不仅教别人,自己还经常粉墨登场,献技献艺为华亭曲子戏鸣锣开道、示范演出。他以丑角行出类拔萃,年过花甲动作干练,满口牙落但吐字清晰准确。膀园体直架势优美。如今曲子戏《双放牛》﹑《下四川》里的拉架子这个唯一程式化了的动作,正是他从秦腔里移植过来的。总之,凡是华亭现在六十岁往上的人,没有不知道“舵把子”这个名字和他演出的《下四川》﹑《研磨》﹑《顶砖头》﹑《闹书馆》﹑《闹酒馆》这类以丑角为主的曲子戏的。 
    再下来是那些民国初年初露头角到民国中期已声名大震,解放初相继辞世的华亭曲子戏知名演唱者。比如:策底的冯天庆、张世杰、冯天喜、贺万有、胡全章,河西的莫殿奎、尚国宗,马峡的张具仓、包万银,上关的康宝山、康杰,山寨的马兆堂,东华的李二、吴老五等,都是众所周知的华亭曲子戏的老把式和戏包袱。
    民国后期至解放,六十至七十年代华亭曲子戏有名演唱者,如今多在五十岁至七十岁左右,大部分尚且健在。他们是华亭曲子戏的中流砥柱。比如策底的肖功德、朱英、胡映瑞,山寨的张春祥、余漂儿,安口的何辛录,河西的包含荣,上关的康和、付学义,神峪的孟浩仁,东华的沈福堂、蔡祥、柳发元,马峡的张仁等,这代曲子戏演唱者全县不下百人,成为建国以来曲子戏传宗接代、哺育新生、把曲子戏这门艺术形式推向高潮的主要力量。正由于有了他们这一代,才有建国以来以曲子戏为中心的农村民间文艺的振兴,才有十五﹑六至二十岁左右年岁的男女青年演唱者脱颖而出的新局面,大有改变华亭曲子戏后继无人、青黄不接现状的苗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提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的大见成效,华亭曲子戏和其他地方戏一样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除净化剧目、改曲子音乐和演唱艺术外,还壮大和净化了队伍,提高了他们的艺术素质和政治思想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七十多个曲子演唱单位,就拥有演职人员千余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