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阎崇年说岔曲 消失中的旗人艺术(2)


    从文化来说。岔曲的特点是:自然、真挚、奇俊、生动。岔曲有雅有俗,举凡识字者均可阅读,即使曲词雅训,亦可词通意达;举凡懂北京方言者,都可体会其中滋味。岔曲文化平台,因其既平且大。有的曲词或与人物故事竞趣,有的曲词或与倦鸟孤松争韵,但不求伤悲的心路是岔曲的一个重要特点。当然,不求伤悲也许是历代民间俗曲的共性。岔曲来自民间,常被斯文所轻。其实,《诗经》的“风”不是也来自民间吗?它后来却被列为经典。这说明高雅与通俗,经院与大众,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本书是通过搜集、整理从清中叶至1960年,前后约160多年,有关岔曲的雕梓书籍和民间藏本而成。本书是对岔曲这门民间艺术的挖掘与整理并加以提高。《北京旗人艺术——岔曲》的出版,则以弘扬之。
    从文献来说。将《霓裳续谱》、《白雪遗音》、《岔曲选存》、《岔曲选录》、《升平署岔曲》等,以及《北京传统曲艺总录》、《车王府曲本》、《别埜堂》、《百本张》,还有民间所藏抄本等书中的岔曲,加以总汇。其《岔曲曲目汇编》一章,所汇编之曲目,是自清乾隆迄今,最完整、最系统、最全面、最专门的岔曲曲目汇总。该书的宗旨:求实辑录,理其大观,不拘泥于词语雅训,不拘囿于今不能歌,既保持这门北京遗失着民间艺术的本色而极力避免主观性,也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和研究岔曲饶有意味的文化现象。其成书之艰难,诚如著者《前言》云:“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北京旗人艺术——岔曲》的出版,则以集成之。
    从学术来说。此前的《岔曲选存》、《岔曲汇编》等刻本、写本、抄本、稿本,多是岔曲汇录,罕有学术品位。《北京旗人艺术——岔曲》一书,则具有学术性。本书学术价值,粗略概括有六:其一,对岔曲的源流、特点、演变作了综合性的、系统性的、创新性的论述,反映了21世纪初国内外岔曲研究的新水平。其二,全书《岔曲曲目汇编》辑录岔曲1289首,较傅惜华先生《北京传统曲艺总录》(中华书局1962年版)的1026首(且多有重复)多163首。其三,全书著录岔曲曲词598首,从景物、赞咏、文赋、闺情、遣怀、故事、吉颂、世风和缀言中,鲜活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画面。其四,书中按照“首句为题——曲名——第一乐句”的规则,因而避免了同一首岔曲的重复出现。其五,书后的附录,辑存重要罕见资料,免去学人查阅之苦,为读者提供阅读与研究的方便。其六,书中金启平先生的《前言》、章学楷先生的《岔曲研究》,均反映了当代岔曲研究的高新水准。《北京旗人艺术——岔曲》的出版,则以阐述之。
    从作者来说。金启平先生为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是我的同事、挚友,毕业于北京大学,系清康熙帝第七子胤(允)祐的十世孙,爱新觉罗血胤,旧隶皇家宗室,为人坦诚,肝胆颇热,熟悉满洲掌故,濡染旗人性情,了解京城市井风俗,痴心研究传统文化。章学楷先生,满族,北京人,师承岔曲名家赵俊亭、德俊峰先生,不仅于岔曲能演唱,而且于岔曲有研究。他回忆说:“我自幼随先生(赵俊亭)学习岔曲,聆受其教诲,对词曲词目无不尽心搜集,历数十载,集腋成裘。”其大著《联珠快书》2005年在香港出版,则是先生研究八角鼓艺术成果的一个展现。既能演唱岔曲,又能研究岔曲者,章学楷先生名副其实。二位先生,各伸所长,合作成书,珠联璧合,有所创新,令人敬叹,前继古人,后启来者。《北京旗人艺术——岔曲》的出版,则以明证之。(阎崇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