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快板、快书概述


    快板 
    快板书是在叙事咏物以外,增添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这种尝试是1953年首先由天津市著名快板演员李润杰进行的。最初几年,他表演别人创作的《赶穷魔》、《半夜鸡叫》等,1957年开始表演自己改编或创作的作品。 李润杰强调,一段好的快板书,既要有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又要有比较曲折的故事情节,结构要紧凑严密,语言要生动活泼;既有气势,又有风趣。他的代表作有《劫刑车》《千锤百炼》等。《千锤百炼》的开头,开门见山,亲切自然,很有特点: 刚入伍的战士叫新兵, 入伍一年就叫老兵。 老兵能把新兵带, 带出来的新兵又成了老兵。 我唱老兵赞新兵, 毛主席亲自领导, 指挥的人民子弟兵。 新兵老兵出英雄。 开头比较风趣地交代了主题思想,接下来叙述铁道兵班长陆大鹏见困难就上,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育了新兵马云龙,在架桥时胜利完成任务。最后用"千锤百炼"的赞语结尾,使听众很受鼓舞。 
    山东快书 
    山东快书诞生于鲁西南地区的农村。据传说,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山东济宁一带有个贫寒的读书人赵大桅,为生活所迫,编了一些说唱武松故事的顺口溜,赶集卖艺。后来学习了山东大鼓里近似韵白的"窜钢腔",使用山东大鼓的打击乐器"梨花片"(铜板),逐步形成了这个曲种。 
    当时,在集镇上演出时,演员们斜披着大褂,露着胳膊,表演武松故事。武松是武大郎的弟弟,说书的称他"武二哥",群众就把这个曲种称做"说武老二的"。山东快书《武松传》有"东岳庙"、"景阳岗"、"狮子楼"、"十字坡"、"石家庄"、"孟州堂"、"安平寨"、"快活林"、"飞云浦"、"鸳鸯楼"、"蜈蚣岭"、"白虎庄"等十二回,是历代演员采集民间流传的梁山好汉的故事,不断加以丰富改编的。它语言朴素生动,表演豪迈粗犷,成功地塑造了刚强正直豪侠仗义的武松形象,表达了人民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热爱,充满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这部作品现在已整理出版。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快书演员杨兴华等就运用这一文艺武器,开展宣传工作。他编演的《智取袁家城子》和《大战岱崮山》很受欢迎。 
    解放初期,人民解放军山东某部也有人编唱过新曲目《大老唐》。抗美援朝运动以后,山东快书在部队中进一步普普及。志愿军中举办过三期训练班。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南京、西北等军区都以山东快书为主举办过曲艺训练班,培养了很多作者和演员。1956年以后,快书进一步普及到各地广大职工当中。优秀的曲目有《一车高梁米》、《三只鸡》、《李三宝比武》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