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山歌:命运究竟如何?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0:11:10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历史的年轮在岁月的长河中碾过,曾经熟悉的声音和画面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面逐渐模糊了,也慢慢地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流行歌曲充斥的现代,原生态山民歌——这种我们的民族歌唱艺术却逐步走向消亡…… 民族文化遗产 山民歌历史源远流长 原生态的山民歌一直以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农民们在劳动和工作之余的一种自娱自乐的原创性很强的一种民间艺术。从专业角度来说,演唱者的水平根本都不能达到专业水准,或许那根本称不上是演唱,但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说,这可就是一项伟大的民族遗产。 鄂西山民自古就有在从事田间劳作、栽秧、薅草时用锣鼓伴唱、男子叫歌女子接唱的风俗。山民对山歌的热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如果以海洋的辽阔来比喻山歌题材的宽广、数量的众多,一点也不过分。 山歌借钟情于她的山民之口吟唱,代代相传,在农耕社会里虽经数百年而不衰。山民受山歌的滋养教育而形成勤劳勇敢、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他们歌唱劳动,歌唱爱情,也歌唱痛苦和不平,他们伴着歌唱来到世间,也伴着歌唱走完人生的艰难之旅。山民们的一生都在唱歌,民歌陪伴了山民们的一生。山民们一代一代地走过去,山歌便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愈积愈厚。这些山歌给我们绘制了民族风情和民族风俗的瑰丽画卷。 山民歌种类繁多,爱好山民歌的当地人还把他们编撰成册,正编按其歌唱形式分山歌、小调两大类。再按民歌的内容、社会作用并兼顾歌唱形式又分为五编。第一编为唱山歌的歌,其中又细分为20类,如开台歌、开场歌、撩歌、请歌、约歌、谢歌、儿歌、穿号叶子等;第二编为情歌,其中又分为44类,如风情、风俗、相思、调情、童话歌等;第三编为小调,小调以言情为主兼及其他生活内容,又分为23类,如苦歌、夜曲、劳动号子、吟物、醒世、喜庆、祝贺等;第四编为长篇叙事歌,仍属情歌,因其叙事完整,篇幅容量大而单列,如“九岭十三岗”、“五里坡儿上”、“吴幺姑”等;第五编为社会生活歌,这一编反映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按反映的生活层面又分为 17类,如礼仪、好客、职业、择业、劳作苦歌、唱古人、骂歌等,特别是其中的涉性歌谣,是从另一侧面研究旧时代鹤峰山民之风俗民情的可贵资料。这些收集的山歌九成都是他们在聆听居住于附近的山民亲口歌唱,仅有少量山歌来自于20世纪五十年代的民间手抄本。 山民歌的一个特点是贴近生活,琅琅上口,容易学习,不管是老人小孩,都可以很快就学会并跟着吟唱。至今为止,许多山民歌还被当地居民传唱,并且流行到许多的地方。例如当地最出名的龙船调,它原名种瓜调,是生产风俗歌,后经演化而成为划彩龙船的一种唱腔,流行于鄂、喻交界地带的利川、咸丰、黔江、石柱等县(市),因其从湖北利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故音乐界将龙船调定为“湖北民歌”。龙船调是中国最优秀的民歌之一,也是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 1957年3月,散发着土家泥土芳香的龙船调首次登入北京大雅,引起哄动。从此,龙船调开始流传全国,随后便传唱到日本。1962年被收入《中国民歌大联唱》一书及同名盒式录音磁带。2000年,制成MTV光盘。经过艺术加工的龙船调的歌词有三个特点,一是通俗洗炼,以浅平质朴的词句成功地塑造出少妇和艄公两个艺术形象;二是衬词特别多,体现了土家族民歌的艺术特点;三是衬词中保留着汉字记土家语的句子。龙船调的音乐独具特色,具有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较宽、节奏较自由、腔调高亢婉转、优美动听、抒情性强等特点。如今流行于世的龙船调歌词,仅是艺术加工的一种歌词,当地山民在划彩龙船时所唱的歌词,浩如烟海,演唱中依所到之处的主人和事物依曲编词,变化万千。 龙船调浸透了浓郁的土家风情和山野气息,尤其是经过专家的提炼后,成为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传唱的优秀民歌之一,显示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堪称土家族民歌的典范。 下面的一首山民歌就是根据土家民歌龙船调曲谱,由七曜山民间艺人谭代顶作词的七曜山民歌,歌词采用七绝方式,歌词内容反映农村的日常生活、交往。该民歌通常由庄稼人在早晚上下坡时随唱,主要流行在七曜山一带,有活跃农村田间地头劳作气氛,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作用。 七曜山民歌——《清早喊山谣》 清早起来大哟嗬,也把床来下哟嗬,手拿梳子梳头发呀, 梳个三块瓦哟嗬,二人拉玩耍哟,玩也玩不垮哟嗬。 中午太阳当顶嗬,妹娃回家煮饭哟,煮好蒸菜和稀饭呀, 屋旁喊我哥哟嗬,挑桶拉回家哟,和妹一起吃饭哟。 太阳落了山哟嗬,收拾家伙放工哟,隔壁幺妹喊帮忙呀, 丢下家伙就去哟,妹娃拉心底哟,像刀割一样哟嗬。 半夜冷飕飕哟嗬,妹娃收拾人哟嗬,脱了裤子跪踏板呀, 看你还刨骚不哟,打是亲骂是爱,亲了亲和好哟嗬。 山民歌的历史是如此悠久,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笔可贵的财富,但是随着农耕时代的渐渐过去,诞生于农耕时代并伴随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民歌,已经走到了尽头。 作为艺术,作为过去时代的一种民族民间文化遗存,山民歌的厚重民族文化价值及认识价值却是不容忽视的。随着它的逐渐消亡与流失,我们的民族宗教委员会和文体局对它也越来越重视,最近几年来,在山民歌的诞生地——巴楚地区,举办了很多原生态的山民歌大赛和类似的活动,似乎山民歌这个快要消亡的民族文化遗产正被重新的纳入了民族文化的重建之列。 作者:清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