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听书(1)


    
    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是江淮地区远近闻名的古茶镇,镇中心不足一里长的街面上就汇聚了16家茶馆,茶文化在这里历久不衰。图为一名民间艺人在江淮茶馆里说书。 
        旧时茶馆生意兴隆,入夜,店堂座无虚席。
    上茶馆,多为听书,“无书不喝茶”是当时的通例。茶客里不但有文化人,更多目不识丁的工友、匠人、引车卖浆者流。坐茶馆花费不多,5分钱一壶香片管够,倘嫌口淡,叫一碟五香瓜子,或者盐花生,或者姜糖片佐茶,加起来不过角把钱的事。进茶馆不喝茶也容你听书,但只能贴着墙、挤在门口站着听;多是孩子,我即其中之一。
    我觉得听书比看戏还要过瘾,演戏虽然勾脸、着装,花团锦簇的好看,但旦角出来,咿咿呀呀一大段唱,生生把人的瞌睡唱上来;听书,我从来精神百倍。且不说故事引人入胜,单是说书人手中那块“醒木”─我们叫“惊堂木”,八仙桌上“啪”地一下,即使有点瞌睡也被惊到了九霄云外。说书,不是单讲故事,还带动作,边说边演,尤其说书人那张脸:慈人善相,凶人恶面,老爷出场趾高气扬,奴才见主胁肩谄笑,表演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插在后颈窝的那把摺扇是说书人唯一的道具,用时,则是刀是枪,是纸是笔……
      我对听书着迷,只要一得空我就往茶馆罴。
    但我听书印象最深的,并非出自茶馆,而是进了工厂后,听老余头说书。
    那时工厂建在远郊,只搭盖了食堂、工棚,其余一片荒芜。我们十几个年轻人住厂,没有电影,没有戏,什么娱乐也没有。工地堆了许多器材,厂里安排人照场,老余头即其中之一。老余头听了一辈子书,也爱说书,夏日他常摇着蒲扇,一手抚着鼓凸的罗汉肚,自矜自夸:“这里全是书。”每晚,我们在食堂吃了饭,冲了凉,就来值班房听他说。老余头说书,堪称“票友”一流,虽没有职业说书人说得绘声绘色,但全按着说书的套路,一板一眼,毫不走样。老余头大字识不满一筐,但古代的人名、地名、官讳、称谓等读音极准,这是我读了原著,查了字典后确认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