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活的相声怎么抖响"俗套"的包袱


    相声圈里,或者扩大说曲艺圈里,有个名字已经没什么人知道了:马政。他1957年生,张志宽先生的弟子,专业快板书演员,1978年23岁时拜师学艺,在广义上也可归为第八代相声演员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他成为下海经商大军的一员,从曲坛销声匿迹。
    快板书这种略显单调的表演形式,除了国家调去演出发点工资外,就算进茶馆商演也是个垫场,能赚几个钱呢?马政跳出苦海的选择实在无可非议。不过,他留下过一段颇为特殊的作品《学相声》,过去有一段时间电视里曾反复播放,与他搭档的是当时大红大紫的陈佩斯。
    在这个相声里,陈佩斯号称拜了马季、姜昆学相声,看不起马政,马政便用快板书演员的嘴皮子功夫考陈,说出了“八百炮兵奔北坡”的绕口令,声脆字清,功力深厚,似乎也曾传诵一时。另外,两人还有一段互相挤对的台词:
    马(乙):你跟我比,就好比是王奶奶碰上玉奶奶了——你差一点。
    陈(甲):哦,要是这么说的话,你跟我比,就好比是马奶奶碰上冯奶奶了——你差两点。
    马:要这么说啊,你跟我比,就好比是王奶奶碰上汪奶奶了——你差三点!
    陈:要这么说啊,你跟我比,就好比是王奶奶碰上马奶奶了——你差四点,还多一拐弯呢!
    这段抬杠性的文字游戏在郭德纲说来就是“俗套”。确实是俗套,传统相声里甲乙二人互不服气,就拿这一段出来说,有时是奶奶,有时是先生。不过,标准的版本一般是这么讲,前三句与马陈二人说的无异,第四句由乙说(在《学相声》中由乙率先发难,故第四句由甲说):
    乙:要这么说啊,你跟我比,就好比是王奶奶碰上汪太太了!
    甲:这怎么讲?
    乙:你差着五点!
    甲:怎么五点呢?
    乙:“太太”那两点你不算了?
    这几句极没意思,引入“太太”里的两“点”,文字游戏的智慧和严谨一下子就被破坏了。不过表演者一般不以为忤,照说不误。或许他们认为乙当时已经没词,无奈之下耍无赖也是正常;跟着而来的是甲的反击,也是更加失控的无赖:
    甲:那要这么讲啊,你跟我比就好比是王奶奶跟王麻子碰在一块了——你差这点儿都数不清了!
    这几番来言去语,起初有着歇后语一样的精巧构思,到最后“太太”字形中的“点”被偷换成了“麻子”具象的“点”,彻底脱离了原先比较谨细的文字游戏。“王麻子”是没有技术含量的联想,贱价的耍笑。
    我不知道《学相声》的作者是谁,抑或陈佩斯、马政排演时是怎么想的,但显然他们不想简单地落了俗套。陈佩斯咬着牙,说出了“王奶奶碰上了马奶奶”一句,让人感觉他也是被逼得没法,急智难敷,只能边说边想,可是“王奶奶”怎么就跟“马奶奶”“差四点,多一拐弯”呢?相声台词里没有做解释,我推测,他们多半利用了繁体的“马”字(“”),把两个字看作有“四点”和“一拐弯”之差。
    我曾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甲抛出“汪奶奶”之后,乙能否想出个更加贴切的“差四点”来,把文字游戏严谨地继续下去。简单的替代方案是:“执奶奶碰上了热奶奶”、“木奶奶碰上了杰奶奶”、“能奶奶碰上了熊奶奶”,再无厘头一点,“王奶奶碰上了注奶奶”。
    可问题是,每一个选项似乎都得费点周章来解释,况且“执”、“木”、“杰”、“能”、“注”都不是什么听起来像话的姓氏。想来想去,我放弃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