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相声荣升本科能挽救其于式微吗?

为了保护、发展传统艺术,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指示精神,北京电影学院将开设首届相声喜剧班,预计录取比率将超过40:1。此举受到外界各种质疑。(2月25日《法制晚报》) 
    虽说讲究师承关系和“口传心授”的相声拿到正儿八经的课堂上教授有点别扭,可若考虑到其人才青黄不接、地位也日渐式微的现状,为挽救之而将其提高到“科班”的高度也未尝不可。就像许多濒危的野生动物其实并不适应人类的钢筋混凝土,但为了保证物种的延续,住进人工的保护区是它们唯一的选择。
    只是,现代化的人工饲养虽能保证珍稀动物肉身不灭,却难保其野性精神不失。那么一只已失去了其原有野性的动物,还是我们要保护的那只吗?同样,如果传统的相声艺术进入大学课堂,按照大学的教学模式去培养表演人才,能保证不失掉其原汁原味吗?常识告诉我们,登堂入室地拜师学艺,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加上自身的上台尝试才能学好相声。而学院式的教学模式委实不大适合这种十分讲究生活经验和行业传统的艺术。
    拿着本科文凭说相声,这对表演者和相声艺术本身都不是什么坏事。关键是我们对相声这种传统艺术品种的研究和发掘,足不足以支撑其成为大学里的一个新增专业。没有成熟的理论“撑腰”,相声就是荣升“本科”,与其他有成熟学科体系的声乐、电影等专业相比,也只是“丫鬟的命”,难免遭人白眼。此其一。 
    其二,如上所述,拿着本科文凭并不一定能保证说出“本科水平”的相声。“科班出身”在相声界恐怕要倒过来理解,因为愈是科班出身的愈难做到“得其真传、保其原味”。
    相声进大学课堂是为了其最后能独立于大学而在市场上重新繁荣,濒危物种进保护区是为了其最终能脱离保护区而重返原始森林,归根结底,都是要解决一个生存环境重建的问题。否则,最终得到的恐只是“肉身的延续”而非形神兼备的流转不灭。
    作者:王艳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