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论相声演员的自我修养

引言 
    和其他诸多表演艺术一样,相声演员作为舞台实践的主体,也是以自身为艺术表现的材料来诠释作品,与此同时,“演员和生活中的人一样,在自己身上都具有能体现出自己的经历、身份、教养以至某些性格特征等个性因素的气质体态”。 相声演员还特别强调运用自己的“气质体态”作为创作材料来塑造艺术形象,因此,具有与其他表演不尽相同的特殊之处。       
    相声演员的表演是在上台的那一瞬间开始的,虽然以自身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但又不完全是他本人而是个演员。表演中的叙事和摹拟都是作为舞台形象基础上的发展变化,“除摹拟作品中的人物外,演员在舞台上大量时间是以‘自我’身份出现。……一个演员所呈献给观众的‘自我’形象,并非是纯粹的呈自然状态的演员本体,同时也是一个经过刻意塑造的艺术形象。” 在此基础上,其他一切表演技巧和手段才能发挥最理想的审美效应。
    相声演员以自身形象作为艺术创作材料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演员外在的体貌特征,指五官、外形、嗓音等;其二,演员内在的气质、风度、性格、修养、习惯等。前者是物质层面的创作材料,后者则是精神层面的创作材料;前者是演员个人与生俱来的,后者则可以经过不断的舞台实践和艺术追求而发生变化。而且,后者往往成为标志该演员独特的艺术个性以及表演风格的重要特征。
    由此,也就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议题——相声演员应该如何加强自身修养?以下,本文拟从文化修养、理论修养和艺术修养等几个方面分别予以论述。我以为,这是当前相声演员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
    一、不断扩充文化知识的储备
    回顾相声艺术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我们知道,相声的题材涵盖了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向观众传递了内容丰富的各种文化知识、各地风俗民情等。
    早期的相声艺人中,除了一部分来自旗籍子弟,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饱读诗书,能编能演(留存至今的“清门相声”有着较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即为明证)外,大多数艺人多幼年失学,迫于生计,不得不将表演相声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他们虽然本身文化程度不高,但却凭着过人的天资和悟性,使得相声从最初的“地摊文艺”一步步迈进了大舞台,跻身于艺术的高雅殿堂。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艺人们突破了自身局限,自觉提高自身的文化及艺术修养,博采众长,虚心求教,在反复的舞台锤炼中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精品和佳作。
    新中国成立后,相声艺人们纷纷加入了改进相声和学习文化的行列,对产生于旧社会的大量相声作品重新整理改编,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相声演员们,整体的文化程度普遍都高于前辈艺人,和前人一样,他们大都重视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努力提高相声的文化和艺术品味。
    由于历史的原因,相声演员的培养,长期以来始终沿袭着“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模式,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老一辈艺术家们的大力呼吁下,才有了天津中国北方曲艺学校这样培养北方曲艺人才的专门学校(苏州评弹学校成立较早,以培养苏州评弹演员为主),近些年又相继出现了几个专门培养相声演员的大专班。不过,相比其他艺术门类而言,无论是学校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也使得相声队伍的整体文化层次仍普遍落后于其他表演艺术门类。
    当然,高学历并不是衡量一个人尤其是一名演员的唯一标尺,但不容回避的是,缺乏系统的文化教育背景,对于相声演员来说,正逐渐凸显出它的局限和不利因素,不仅表现在演员对作品的充分理解、对主题的深入挖掘以及对人物的独特塑造等方面,同时也表现在演员自身形象的塑造上。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修养、气质乃至待人处世的态度,都与他是否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关系密切。许多从事表演行业的人都不约而同地说过:演员的职业,最后拼的就是“文化”二字。
    相声演员在舞台上经常有这样的台词——“相声演员的肚是杂货铺”。一方面,这说明了相声作品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面极其宽泛;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相声演员必须对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等多方涉猎,有所了解,尤其在塑造人物时,必须熟稔各种世态人情,对生活中各种年龄、职业、性格的人都了然在胸,才能在表演中游刃有余地展现出各类人物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相声演员所面对的观众群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范围更广,层次更高。观众的欣赏情趣和口味以及艺术鉴赏力的提高,也要求今天的相声演员在专注于相声表演技巧的同时,必须自觉加强各种文化知识的储备,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词汇,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力求以崭新的面貌和姿态出现在观众的面前,从而修正以往被观众视为相声演员只会 “耍贫嘴”、“逗闷子”的固有观念。
    无论是讲述故事还是塑造人物,相声演员自身所具备的文化修养都将直接影响到作品最终呈现给观众的质量和品味。举凡优秀的相声作品,无一例外都有着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和娱乐性等,既有对经典文化的谐趣读解,使听者笑过之后仍有所回味,甚至有追根求源,急欲对作品涉及的原始素材一探究竟的冲动;亦有对人生世象的精彩描摹,使人在欣赏之余同时反观人性善恶,体悟人间真味。可以说,好的相声作品虽然外观轻巧,有的甚至荒诞不经,但内旨却是深刻而厚重的。用艺术的形式阐释世象百态,这是所有表演艺术门类共同的特征,相声之所以易于为观众接受,与它这种“深入浅出”的表演和表达方式大有关系。正如侯宝林等一代大师毕生所追求的“雅俗共赏”的相声表演美学,同样是建立在丰厚而广博的文化积淀和基础之上,这才有了那些经典作品以小见大、知微见著的特点。
    作者:蒋慧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