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相声的表演(3)

在声音造型中,演员应注意把握好人物的身分口吻,表演中要变时马上就变,要灵活自然。有的段子中,一小段台词要扮几个人的声音,这就得反复排练。如《舞台风雷》中的一段: 
    甲:急忙把演员叫起来,赶到剧场化装,个个无精打采〈演员叙述口吻〉“别瞌睡呀!审查完了就睡觉,精神一点,你看人家!……坏了!”(剧团负责人口吻,河南方言)“把胡子粘眉毛上了!”(演员叙述口吻)
    所以说,要演好一个段子,在声造型上,必须细心设计,不能马虎,不要以为变变调,说说方言光是为了逗乐,而应该考虑到这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容,刻划人物,充份发挥相声的特点,达到更强烈的效果。
    (2)动作造型
    演出中演员自己的身段和“入戏”后所扮人物的举止,这二者就是演出中的动作。是不是可以乱动一气?有没有设计的必要?应该有,而且要仔细考虑。相声演出中的动作,大致可分为:
    1. 脚本里规定的动作:
    演员在排练时,对脚本中规定的动作,必须认真地加以考虑,采取最精炼的动作来完成。比如《舞台风雷》中有一段:
    甲:这不是显得年轻吗?(唱)“肩扛着书本……”
    乙:书本儿?
    甲:(接唱)手里拿着报纸,怀揣着杂志,兜里装着笔记,腰里别着材料上阵来!
    这一段中,脚本规定的动作有:肩扛书本,手拿报纸,怀揣杂志,兜装笔记,腰别材料上阵来。这么多的动作,是不是一一都要按规定完成呢?这就要精炼:用手举一下表示肩扛书本,突出手拿报纸的动作,其余的略略带一下,用左手示意或用眼光示意就行了。因此,这一段的动作设计,重点就是手拿报纸的造型。如果动作过多,显得零碎,影响语言的表达。
    2. 帮助表达语气的动作:
    这里是指有些动作,不是脚本规定的,而是演员根据脚本强调什么而设计的辅助动作。这样的动作必须设计,否则,就达不到强调的效果。用得好,对于脚本的内容的完整表达和使包袱抖得更响大有好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
    这是指演出时,演员不说话,用于做个动作或将身体摆个姿势代替语言,而观众又一目了然。例如《新桃花源记》中,导游者请陶渊明去游山,陶渊明用长袖拂鞋数次,没有说话。这个动作起到了代表人物身份的作用。看来,代替语言的动作,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的。往往那些无言的动作,话虽无而意不尽,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4. 下意识动作:
    这是一种无目的的、演员在演出中根据自己的习惯而做的动作。一个段子的演出中,除了演员特意设计的包括脚本规定的动作、辅助动作、代替语言的动作之外,其余都是下意识动作。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习惯动作,在演出中,起到自然、潇洒、活泼的作用。这种动作,随着舞台经验的丰富而越来越自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之所以老艺人们上台后,有的风趣可爱,有的冷面滑稽,有的笑容可掬,有的憨厚亲切,有的潇洒脱俗,有的活泼自然,有的生气勃勃……这都是因为他们在表演中根据自己的习惯,运用了充份体现自己独特个性的下意识动作。所以自我一格,与别人的演出迥然不同。有的业余相声演员,对于相声表演的动作的意义和作用不够理解,往往生搬硬套地去学某个专业相声演员的下意识动作,也就是不去努力设计脚本规定的动作,不去推敲使用哪些辅助动作和无言的动作,而是把精力集中使用在模仿、学样子上面。这样,演出的效果就显得生硬、牵强、不自然。所以,业余余演员应该把力气花在如何精心去设计动作上,否则,演出质量是难以提高的。
    在演出过程中,一逗一捧,两人应尽量少动,动作的幅度不宜太大,主要应靠语言取胜。这样说,不是排除动作的必要性,而是说相声究竟不是舞蹈,应有它特殊的表现程序。应该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听台词方面,动作多了分散注意力,就影响效果。在演出中,切忌胡乱动弹,千万不要使用那些零碎动作。
    (3)表情设计:
    这是指在演出中,演员叙述与扮演人物时的面部表情和眼神的流露。“脸上有戏,眼睛传神”,这是对一个好演员善于表情的描述。相声演员在演出中,必须运用面部表情和眼神的流露来表达人物丰富的、内在的情感。喜、怒、哀、乐、愧、恨、羞、嘲,各种各样的感情,都可以通过表情传达给观众。不过,相声演员的表情,应该恰如其分,不要过。如果过份,搞成挤眉弄眼,那就反而破坏内容,取得相反的效果。相声演员的表情,应该丰富而善于变化。在排练过程中,根据内容要进行设计,叙述时怎么传神,“入戏”时怎么逼真,一人多角时,脸部如何相应变化,这些都应做到心中有数。总的说来,有声音,动作和表情的设计上,要做到恰到好处,不过不缺。
    相声的表演,应该是说书性的,粗线条的,扮演人物,学个声音,一点到就完,哭或笑更是如此,不能拉长也不可能去细致刻画。相声表演的动作,也不要求有连贯性或性格化,因为除了个别段子(如《新桃花源记》)外,一般的段子逗哏(即甲:)都不从头到尾扮演一个人,而是扮演许许多多的人物。
    三、上台后如何抓住观众
    一段相声演完,反映不外乎三种:好,一般,不好。为什么会“火”(反映好)、会“微微小毗牙”(一般)、会“泥”(不好)呢?主要当然是内容起决定作用;但是,演员的表演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怎样在表演时抓住观众呢?我在实践中的体会有这样几条:
    1. 要有自信心。
    这种自信心是指相信自己一定能演好。要做到相信自己,演出有充份把握,就要排除一切私心杂念。不要老是想:下面座中有首长,如果演不好,给首长会留下什么印像?下面有内行、有老艺人,如果演不好,多丢人!下面有相信我的观众,如果演不好,岂不叫人大失所望,人家岂不给自己来个名不符实的评价?今天是审查节目,如果演不好,前功尽弃,还要给团里丢丑……这些都属于私心杂念。老往“我”字上想,就怕“我”怎么样,这样势必紧张,一紧张就不自然,甚至出现忘词的现像,那非“砸"不可。所以上台以后,要“目空一切”、“目中无人”。所谓目空一切,就是不要受外界干扰,一心一意演好节目;“目中无人”,那就是不要去注意首长、熟人、朋友、内行们的神色,全神贯注地去演,把他们一律作为普通的观众对待。这样,心无杂念,只有观众,自然就会轻松活泼,演得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