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批判尊儒反法的旧相声《八扇屏》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7:11:53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批判尊儒反法的旧相声《八扇屏》 天津市曲艺团革命大批判组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那些宣扬孔孟之道的旧相声,长期霸占曲艺舞台,毒害人民。 《八扇屏》就是一段流毒深广的旧相声,应该进行彻底批判。《八扇屏》的内容很反动,贯穿着一条颠倒历史,颂古非今,尊儒反法,鼓吹复辟倒退的黑线。在这段相声中,甲,乙两个表演者互相戏谑,为对一副对子的下联争辩不休。后来,甲得理不让人,乙为了服输,就把自己比作“小孩子”、“混人”、“苦人”、“乡下人”、“莽撞人”等,甲则步步进逼,气势汹汹、滔滔不断地援引古人事迹,以说明乙谁都“比不了”。就在甲充满赞扬的背诵声中,极力宣扬孔孟之道的“三纲五常”、“忠恕仁爱”等黑货,大肆美化、吹捧儒家代表人物,而对历史上的法家却极尽歪曲,谩骂之能事。 所谓《八扇屏》也就是背诵八段尊孔篇(过去每次演出一般只用其中两三段)。在赞扬古代“小孩子”时,便捕风捉影地鼓吹了一批“神童”,什么“想当初宋朝,文彦博幼时就有浮球之智,司马温公(即司马光)有破瓮救儿之谋,汉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逊之礼,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唐刘晏七岁举翰林”,等等。其实这些所谓“神童”都不过是地主阶级的顽固派,孔老二的忠实信徒。如北宋司马光就专和推行法家路线的王安石唱对台戏,恶毒攻击王安石“弃先王之道,逆天下人之心”,顽固地推行反动的儒家路线。再如孔融也是东汉时的一个反动儒生,是孔丘二十世孙。他专搞复辟倒退,反对革新进步,宣扬什么“复先帝已然之法”,主张分封割据,疯狂反对曹操的法家路线,后来被曹操杀掉了。相声中把这些反动的顽固分子吹捧为“生而知之”的“神童”、“天才”,是对孔孟之徒的无耻美化,是有其不可告人的阴谋的.实际上,什么“破瓮”、“让梨”之类,全是欺人之谈,是为了给孔孟之徒披上一层“天生德于予”的画皮,从而为维护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服务的。 在旧相声《八扇屏》中,不仅通过一些伪造的小故事,给儒家之徒戴上“天才”的桂冠,而且用一种庄重的笔调极力描画他们的“英雄”形象。如对秦末推行儒者项羽,就寄予了深切同情。把他描绘成一个“目生重瞳,帐下有八千子弟兵,攻无不取,战无不胜”的“英雄”,把项羽的灭亡则说成是由于失于谋略。这是对历史的极大歪曲。实际上,在项羽的政治生涯中一贯抱着奴隶主贵族的“亡国恨”,大搞复辟倒退活动。楚汉相争正是儒法两条政治路线的大搏斗。实质是继承、发展秦始皇所推行的法家路线,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专政,还是抛弃秦始皇的法家路线,破坏国家统一,复辟奴隶制的斗争。正是由于项羽维护和代表着旧贵族的阶级利益,大搞分封割据,完全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才陷入法家刘邦的重重包围之中。垓下一战,丢盔卸甲,匆忙地演了一出“别姬”的丑剧,仓惶出逃,最后自刎乌江。这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给予复辟狂的严厉惩罚,有什么值得同情和惋惜的!而在这段旧相声中,对于法家人物则骂为“奸臣”、“匹夫”,极力丑化他们的形象。旧相声《八扇屏》的炮制者尊儒反法的反动嘴脸,真是昭然若揭! 这段旧相声中,当乙以某种人自比时,甲总是傲慢地说:“你也配”,并搬出古人大加赞扬,逼着乙承认:“那我可比不了”。这是贯穿全段的一条思想主线,通过“比”与“比不了”,颂古非今,宣扬今不如昔复古倒退的反动观点。 刘少奇、林彪推行的修正主义路线,为封资修文艺黑货大开闸门,他们都是宣扬孔孟之道的旧曲艺的护法神。文艺黑线人物曾鼓吹《八扇屏》这类相声“介绍了历史人物,可以丰富知识”。他们这样鼓吹,是为了达到“克己复礼”的反动目的。介绍历史人物只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论断。决不容许在介绍历史知识的幌子下,歪曲和颠倒历史,宣扬孔孟之道。 通过对《八扇屏》一类旧相声的批判,我们深深感到这类笑里藏刀的相声,由于文艺黑线的包庇,曾经传播很广,影响很坏。过去长期宣扬它,既毒害了广大工农兵群众,也毒害了专业、业余曲艺工作者。因此,对于这些旧相声必须进行批判,挖根寻源,彻底肃清孔孟之道在各个角落的流毒。 (网友bazaar选自1975年第1期《天津文艺》) 改写《批判尊儒反法的旧相声〈八扇屏〉》 麻烦 解放前,旧相声长期在曲艺舞台上活动。《八扇屏》就是一段流传甚广的旧相声,应该进行彻底的研究。《八扇屏》的内容很生动,贯穿着一条利用历史、借古讽今、尊师重道、指东打西的主线。在这段相声中,甲,乙两个表演者互相戏谑,为对一副对子的下联争辩不休。后来甲得理不让人,乙为了服输把自己比作“小孩子”、“混人”、“苦人”、“乡下人”、“莽撞人”等。甲步步进逼,气势汹汹、滔滔不断地援引古人事迹,说明乙谁都“比不了”。甲热情洋溢地赞扬了古人的很多优秀思想,大力美化了一些古代人物,对乙的为人处事之作法给予了辛酸的讽刺和控苦嘲弄。 所谓的《八扇屏》就是背诵八段名人传记(一般的演出只说两三段)。在赞美古代“小孩子”的时候,甲根据史料略微夸张地表扬了一批“神童”,比如“想当初宋朝,文彦博幼时就有浮球之智,司马温公(即司马光)有破瓮救儿之谋,汉孔融四岁让犁,懂得谦逊之礼,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唐刘晏七岁举翰林”等等。其实这些“神童”不过是当时部分能人贤士的缩影而己。如北宋司马光就专和参政的王安石唱对台戏,批评王安石“弃先王之道,逆天下人之心”,自己决心坚持传统的古风民俗。再如孔融也是东汉时的一个优秀书生,是孔丘二十世孙。他钻研文物研究,反对破坏古迹,宣扬“复先帝已然之法”,主张总统大选,怀疑曹操的世袭专制制度,后来被曹操杀掉了。相声中把这些倒霉的超前人物说成是“生而知之”的“神童”和“天才”,是对超前意识的美化和夸张,是有其文化、艺术和经济上的目的的。实际上“破瓮”、“让梨”之类的事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里只是为了给这些事情披上一层“天生德于予”的皮夹克,从而为这类相声的收听效果做一些必要的艺术渲染和情节铺垫。 在旧相声《八扇屏》中,不仅通过一些真实的小故事给这些人戴上“天才”的桂冠,而且还用一种庄重的笔调极力描绘他们的英雄形象。如对秦末的名人项羽,就寄予了深切同情,把他描绘成一个“目生重瞳,帐下有八千子弟兵,攻无不取,战无不胜”的英雄,把项羽的失败和灭亡归结为失于谋略和用人不当,这是对历史的一次回顾。实际上,在项羽的军政生涯中他一直抱着家仇国恨与对手奋争。楚汉相争山正是双方相遇时的一场大搏斗,是先进与落后的大对比。正是由于项羽粗心大意、儿女情长,忽视了刘邦的力量,才影响了自身的发展与进步,陷入了对手的重重包围之中。垓下之战,虽然损兵折将,但匆忙中他并没有马上遗弃妻子,而是忍疼“别姬”,急紧出走,最后光荣在乌江边上。这是历史的悲剧,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在这段旧相声中,把一些无能之辈说成是“奸臣”和“匹夫”,极力贬低了他们的形象,目的是使对比更加鲜明和生动。旧相声《八扇屏》创作者疾恶如仇的心情真是一目了然。 在这段旧相声中,当乙以某种人自比时,甲总是不屑地说“你也配”,并搬出古人大加赞赏,逼着乙承认“那我可比不了”。这是贯穿全段的一条思想主线,通过“比”与“比不了”,颂古非今,表达了“你还不如古人”的观点。 很多文艺工作者和研究者都赞扬《八扇屏》这类相声“介绍了历史人物而且丰富了知识”。这样赞扬它主要是为了达到改革传统相声的目的。改革传统相声只有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对传统段子研究,并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对其进行认真,细致、透彻的分析,才能使其发扬光大。打着介绍历史知识的幌子,偷懒不创新,或者认为相声不行了,不如二人转了,都是在散布悲观和失望的情绪。 通过对《八扇屏》这类旧相声的研究,我们深深地感到,《八扇屏》这类旧相声寓意很深刻,文学艺术水平很高,传播很广,影响很大。长期地保留并改造这类旧相声既能娱乐广大工农兵群众,又能滋润了专业和业余相声工作者。因此,对于这些旧相声必须给予高度的爱护和尊重,并通过挖根寻源的方法彻底研究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