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朱学颖

津门素有“曲艺之乡”的美称,其意不外乎,中国的民间曲艺艺术诞生于斯,兴旺于斯,源远流长,尤其在天津这块风水宝地上曲艺人才辈出,涌现出了许多曲艺艺术大师和杰出人物。著名曲词作家,天津曲艺团一级编剧朱学颖就是其中的一员。“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以杜甫这句名诗来反映朱学颖几十年的创作生涯,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
    朱学颖,天津宁河县人,出生于一九三一年,曾就读于天津市立商业职业学校,因家道中落,后来不得不到一个粮栈做学徒,当时他十六七岁。学徒生活白天紧张,晚上清闲,每逢粮栈打烊后,朱学颖闲着没事就到劝业场一带的“大观园”、“小梨园”等处看杂耍,听说唱表演,先后领略了白云鹏的京韵大鼓、马三立的相声等众多艺术家的各种精彩表演,他先是喜欢听、看,后来竟酷爱上了曲艺。
    新中国成立后,朱学颖在街道工作,在这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潜心写作鼓曲词,然后投寄报刊。1952年,在天津《新生晚报》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粉碎细菌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笔耕不辍,开始在曲坛崭露头角。
    1956年,朱学颖调到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负责编播“广播说唱”节目。这套每天在固定时间播放的节目,主要以介绍听众喜闻乐见的经典曲艺作品为主,因此在两年间的编播工作中,朱学颖有幸接触了各种曲目的大量优秀作品,拓宽了视野,为其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年后,他成为《海河说唱》的编辑。《海河说唱》着重播放曲艺作品,朱学颖负责编辑鼓曲稿件。在这段时间,他不仅编选了一大批名家作品,还发现了直接反映火热现实生活的新鼓曲,他仿佛进入了曲艺的百花园,汲取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应该说,1960年朱学颖调进天津曲艺团,开始专业创作,是他人生和艺术道路的转折点,虽说在此之前,他曾搞过业余创作,但说唱艺术是个综合性艺术,一般是由创作者和演唱者共同完成的。一部优秀作品,没有经过演唱者拿到舞台上去实践,那它仅仅是个半成品。反过来讲,有出色的演员但没有出色的文学创作担当后盾,那么这种艺术将停滞不前,甚至趋于衰亡。当时正是为了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繁荣天津市曲艺艺术,有关部门才将朱学颖调到曲艺团的。
    朱学颖真是幸运。当时,天津曲艺团名家云集,人才荟萃,特别是骆玉笙、马三立、李润杰、王毓宝等著名演员正值艺术的鼎盛时期,这就不能不使朱学颖眼界洞开,从而使他的艺术创作自然而然的开始于一个较高起点上,而且不断迈向新的高峰。
    纵观朱学颖的曲艺创作,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而每个阶段又有不同的特点。 
    十年动乱,摧残了一切美好的事物,文艺百花园内百花凋零,正值创作成熟时期的朱学颖,也不得不停止了他所酷爱的曲词创作,直到1971年他又重新拿起手中的笔,开始了他第二个时期的创作。在这个阶段,他改弦易张,创作了不少出色的相声作品,曾在全国引起轰动。
    1972年,他与别人共同创作的相声《挖宝》,在当时死水一潭的曲艺舞台引起巨大震动。作品构思精巧,笑料迭出,不失为一篇艺术精品,《挖宝》在电台播出后,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
    除此之外,朱学颖还创作了《万无—失》、《笑灾乐祸》等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
    在此期间,朱学颖并没有放弃曲词的创作,曾根据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编写了京韵大鼓《打虎上山》,还有反映人民子弟兵与人民大众亲如一家的天津时调《军民渔水情》。特别是《军民渔水情》这篇作品,选材得当,处理有方,再加上唱腔设计和演员的精湛表演相得益彰,成为当时在舞台上演唱时间最长,在群众中传播最广,几乎家喻户晓的曲艺节目。
    进入八十年代,朱学颖的创作步入了他的辉煌时期,为了振兴天津的曲艺事业,他又转向了曲词创作,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而且多次荣获全国和地区曲艺大奖。
    朱学颖八十年代中期创作的京韵大鼓《白妞说书》取材于清末小说《老残游记》,他把这个题材巧妙地写成—段鼓曲形式,反映鼓曲艺人生活的情况,成功塑造了白妞这个美丽,纯洁,朴实的鼓曲艺术形象。曾有专家著文评道“作品意绪蕴情雅驯,音韵从容无痕,笔之所至,情之所至,词之所达,意之所归,聚如积水,散若行云,疏能走马,密不容针;有扬有抑,有纵有擒,摹俗言,俗中见雅,状雅调,雅而不纤,已集‘赋比兴’于一体,熔‘风雅颂’为一炉”。
    1990年,朱学颖创作的京韵大鼓,《长江第一漂》和《莺莺听琴》双双荣获“长治杯”全国曲艺(鼓词唱曲部分)大赛一等奖。
    《长江第一漂》主要描写以尧茂书为首的勇士,首漂长江献出生命的故事,这样的题材在传统京韵大鼓词中是前所未有的,朱学颖敢于创新,用笔汪洋恣肆,收放自如,艺术地再现了“不尽长江滚滚来”与“弄潮儿在涛头立”的豪情和壮美。
    《莺莺听琴》是《西厢记》中的故事,朱学颖对这个题材进行了精心的再创作,词句精雕细刻,简洁而清新,堪称—篇佳作。
    此外,他创作的《渔家女》也是一篇广泛为人称颂的佳作,它细腻动人地刻画了一个满怀深情的渔家姑娘形象,有力地表现了彭总与人民心心相印的深厚感情。
    几十年来,朱学颖笔耕不缀,创作甚丰,在曲坛享有盛誉。自1980年——1991年,他的作品连续五届获天津市鲁迅文学奖,除了《长江第一漂》《莺莺听琴》双获“长治杯”全国大赛一等奖外,他创作的乐亭大鼓《老李的婚事》和《美惠子》全都荣获过全国大奖。
    如今,作为一级编剧的朱学颖仍然为了曲艺事业的振兴和发展辛勤耕耘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