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天文地理 >

天文·天气·天灾 重新认识源头文化中系统认识论(1)

摘要:面对必然发生的自然灾害,为何不能必然预知,不能提前预报?是形下技术手段的落后还是形上思维方式有悖于自然规律?“言天文不言气象,言气象不言天文。”这是天文、气象两界所信奉的一个准则。这个准则与西医中的“头痛说头,脚痛说脚”一样,均在概念思维的范围之内。概念思维在天文与气象之间筑起了厚厚的围墙,使两个学科“老死不相往来”。中华元典以及诸子典籍告诉后人,天与地是一个大系统,系统的变化在同步进行。天文变化决定着地球上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决定着地球上或风或雨或干旱的天气变化,决定着小蚯蚓的冬眠与苏醒。实际上,一朵小花的开放,一棵小草的发芽,均与天体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华先贤以天地人合一而论的系统认识论为基础,创建了以天文论天气的天文气象学。在《尚书》《诗经》《左传》《孙子兵法》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贤哲、军事家、农民、戍卒、儿童、妇女都能够做出的天气预报,其原因就在于他们认识了天文与天气之间对应关系。通过观察天文,就可以预报出所处区域内即将出现的天气。如果说天文与天气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那么地震、海啸、洪水、酷热、严寒这些自然灾害仅仅是由地球本身因素所引起的吗?以天文论天气,这是中华天文气象学的哲理与实践。在此基础上,能不能以天文论天灾呢?有“这种”的天文,就有“这种”的天气,这是已有的结论。那么,有“这种”的天文,有没有“这种”天灾呢?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一应该延续祖先留下的系统认识论,二应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定量求证手段,争取在天灾预报领域内做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天文  天气  天灾  系统认识论  
    一、现实中的沉痛教训 
    1976年秋天的唐山大地震,瞬间毁灭了整个城市。2004年年末的印度洋海啸,短短的一天里危害到了几个国家,夺走了几十万人的生命。严酷的自然灾害不期而至,让无辜的人们防不胜防。地震、海啸、洪水、干旱、异常的高温与严寒……面对必然会发生的自然灾害,科学界为何不能必然预知,为何不能提前预报?到底是形下技术手段的落后,还是形上思维有悖于自然规律?这是不是应该严肃反思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现代科学中的概念思维有悖于天体间实际存在的系统论。概念思维是人类面对自然灾害而不能做提前预报的重要障碍。 
    定量化、标准化、具体化是现代科学的长处。物极必反,这是中华元文化——太极、八卦与六十四卦——所揭示出的哲理。依此观之,定量化、标准化、具体化发展到了极处,就会禁锢人的思维,即把人的思维局限在一定的框架之内,从而阻碍了不同学科的交流。“言天文不言气象,言气象不言天文。”这是天文、气象两界所自觉信奉的一个准则。这句名言与西医中的“头痛说头,脚痛说脚”一样,均在概念思维的范围之内。概念思维在天文与气象之间筑起了厚厚的围墙,使两个学科“老死不相往来”。但是,地球作为天体中的一员,天文对气象真的不会产生影响吗?地球上所发生的自然灾害与天文之间真的是风马牛不相及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