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天文地理 >

元代天文台的兴建及天文观测活动(2)

大都天文台建筑规模宏大,设备仪器完善,工作人员众多,管理也十分严格。其负责时间之人观测高表、仰仪、日晷,并和滴漏校对;负责历算之人则在中层查阅资料,计算新的历法。白天晚上均有人工作,白天负责整理前夜观测结果,拟订当夜观测计划,夜晚分不同方向操作浑天仪、简仪等凝视着深邃的夜空。观测项目包括日月出没、未命名之星、日食月食、天极位置、彗星流陨、异常天象等。遇有异常天象,当晚还需整理出来上奏朝廷。 
    元大都天文台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管理最科学的天文台之一。明清两代又对其进行了修葺扩建。 
    (3)登封天文台 
    登封天文台又叫“观星台”,遗迹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15公里的告成镇境域,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修建。今保存比较完好,是我国以至世界的重要天文遗迹之一。其结构一是由回旋踏道簇拥着的巍峨台身,二是由台身北壁凹槽内向北平铺的石圭。台身颇似覆斗,高9.46米,连小室通高12.62米。台顶平面呈方形,每边长8米多,底边16米多。台北壁正中的凹槽进壁是测影的“高表”。直壁与石圭间隔36厘米,是横梁下垂悬球之地,用以检验横梁和石圭间的垂直关系及高差。石圭与直壁、横梁是一组观测日影的仪器。梁影投在圭上,圭就像一把尺子,可以量出表影长度,故又称“量天尺”。另外,登封天文台上当时还放有各种天文仪器和计时仪器,是一座规模较大,设备颇完善的天文台,对元代的天文学发展起过很大作用。 
    元政府除修建了上都、大都和登封天文台外,另在南海(今广东)等地也修建了大小不等的多处天文台。
    2.天文的观测 
    大批天文台及天文观测站的修建设立,以及元代的疆域空前扩大,为天文观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上奏元世祖忽必烈说:“唐一行开元间令南宫说天下测景(影),书中见者凡十三处。今疆宇比唐尤大,若还远方测验,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即目测验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测景。” 郭守敬的建议得到了元世祖的同意与支持,于是在原有上都、大都、登封等五处司天监、天文台的基础上,在元朝统辖的范围内陆续建立了 27所观测台站。其范围之广、覆盖面积之大为前代所无。其最北的北海测景所,据推算应在北纬 64°5'的地方,已达北极圈附近;最南的南海测景所亦达占城(今越南南方)。《元史》卷一三《世祖纪》十记载,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三月,曾遣太史监侯张公礼、彭质等前往占城测候日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