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组织 > 孔庙文化与保护 >

隐居于番禺小村的孔子后裔


    
    番禺有4000多名孔子后裔,其中大龙村保存有岭南最完整孔庙。祭孔活动已有20年。
    番禺诜敦村很有儒家风范,意为礼义诜厚之帮,恭承先祖的风范。“诜敦”二字的确颇有来历,因为村里九成以上村民都是孔子后人。早在南宋时期孔子第53代传人就已经迁居到此,从而繁衍至今。今年是孔子诞辰2563周年,在广州番禺的大龙村、诜敦村以及大石的会江村,大约有三四千村民都是孔子后人。日前,钟村街诜敦村筵开1185席,大龙街大龙村筵开403席,庆孔子诞辰2563年,盛宴规模为历年最大。
    两村祭孔活动已有20年
    番禺两村的祭孔活动定在农历,今年是孔子诞辰2563年,1989年以来,每年农历八月廿七日孔子诞辰前后,大龙村、诜敦村都会举办大型纪念活动,尊宗敬祖筵席从刚开始的十几桌到现在的上千桌,场面壮观。
    有资料表明,孔子裔孙一千多年前最先南迁岭南的地方是广州。在广州乃至珠江三角洲一带,均可寻到孔子后裔的踪迹。大夫山森林公园里有一座宋代古墓,孔子的五十世裔孙孔复就长卧在这里。这是孔子裔孙在番禺最早的一座墓穴,这里记载着孔子裔孙南迁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诜敦村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村子定位为历史文化名村,今后将进一步挖掘和发扬悠久的儒家文化,借助儒家文化,对村的软硬件进行改造,把诜敦村打造成历史文化名村。
    大龙村保存有岭南最完整孔庙
    提起孔子,人们自然会想起山东曲阜。其实在番禺大龙街大龙村至今仍保存有完好的孔庙——孔尚书祠以及孔氏宗祠阙里南宗祠,两祠紧紧连在一起,据称这是岭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孔氏宗庙,而钟村诜敦村孔府宗祠——岭南圣裔报本堂,其题字据称为明朝状元伦文叙所题。目前在该村居住的孔氏后人主要集中在第70代到第77代之间,共2000多人,全村90%以上的孔姓居民都是孔子后裔。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两村的祭孔活动已延续20年。
    大龙村的孔尚书祠与阙里南宗祠,两个古迹连在一起,两个祠堂仅由一道相通的木门分隔。孔尚书祠体现宗祠性质,阙里南宗祠则为典型的宗族三座式祠堂。据闻,这里的木雕和砖雕在岭南一带早已久负盛名,全村有孔氏后人1200多人。
    据该村一位长辈介绍,孔尚书祠是纪念孔子第三十八代子孙孔癸戈而于明朝中叶修建的,而阙里南宗祠则是大龙村的宗族祠堂,其中阙里指的是孔子位于山东曲埠的故居,意为孔子在南天的宗支。孔尚书祠与阙里南宗祠被列为广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两个祠堂一直被村民用来祭祀祖先和拜祭孔子,在民国初年,还在祠堂内设立“玉书小学”。
    诜敦村孔氏后人英烈辈出
    除了大龙村,诜敦也是孔子后裔居住地之一。诜敦意为礼义诜厚之帮,恭承先祖的风范。
    诜敦村中心正是孔家祠堂“报本堂”的所在地。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祠堂由前座、中座和后座三部分组成,祭祀的中心位于后座的正堂。正堂供有孔子画像,侧室的墙壁上挂有成片的孔姓家族谱系表,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时迁居岭南的祖先。设计独特、历史悠久的孔家祠堂始建于元末,祠堂门匾上的“岭南圣裔”四字,据称是明朝状元伦文叙亲笔所题,“原迹在上世纪60年代还有,这几年却找不到了。”村里的一个老者很惋惜地说。
    诜敦村村长向记者介绍说,诜敦是孔子世家在岭南的一个分支,该村90%以上的孔姓村民都是孔子后裔,有2000多人。该村英烈倍出,抗日战争中诜敦是珠江纵队二支队的根据地,为国家民族而献身的烈士有12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