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组织 > 孔庙文化与保护 >

澧县文庙的历史沿革


    
    澧县文庙大成殿内奉祀的孔子铜像
    据《直隶澧州志》载:宋(乾德三[965]年)建学宫(今文庙),在城南一里许(今仙眠州)。元张子仁重建,学士姚遂为作纪;至元(1264-1294)年间,毁于兵火。明初重建时迁至城内,即今址,由州府史希贡创建大成殿及廊庑,明末毁于兵燹。清顺治六(1649)年,守道王燧倡资于原址复建。不久,治荒于寇,庙宇亦损,康熙元(1662)年学正龚芳剪葺修,康熙四十四(1703)年知州曹濂率诸生重建,雍正七(1729)年修葺,后降,又经乾隆二十八(1763)年守道龚学海,州牧锡尔达和嘉庆十六(1811)年州牧谢攀云、学正刘起宇、训导丁洪允率绅士两次重建;时过二十余年,殿宇损坏不湛,道光十七(1837)年至道光二十(1840)年守道方涛、州牧登铨、学道杨魁廷、训导吴延澜率州人倡资兴修。较历次修建规格增大,即今存之规模。
    民国期间,常澧镇守署,九澧中学,县兵役局曾先后设于文庙内。建国后,县人民政府曾用作大会堂、招待所和干部住宅区。文革期间,大成殿被红卫兵组织占用,才免遭不幸。1979年,县革委与县委分设,县革委拟定撤除文庙,其址兴建县委大院,在文物工作者的据理力争下,新县委易址,并将文庙产权移交给文化部门,为此,成立了县文物管理所,县博物馆,所、馆机构均设在文庙内,这一古老而饱经风雨苍桑的庙宇至此才算较完整的保存下来。
    1981年始,省文物主管部门相继拨款和我们多方筹资近100万元,对整个庙宇进行了大型维修和油漆彩绘,除棂星门,东西文武门,明伦堂不复存和所有石栏杆尚未恢复之外,其余建筑均修旧如旧,恢复了历史原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