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组织 > 孔庙文化与保护 >

我国现存唯一府级济南文庙修复难在哪?


    “府学文庙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府级文庙,也是我省仅有的一座单檐庑殿顶式大型古建筑,还是济南现存古建筑中最大的一座,眼下面临岌岌可危的境地真是令人痛心!”
    “这种有重大考古、艺术价值和教化意义的古建筑应该早就修复,怎么一拖就是十几年呢?真不知道有关部门是怎样考虑的!”
     机会失去——憾
    “如若当初能进行修复,文庙不会落到今天这个样子!”说到文庙眼下的惨状,济南市文化局副局长崔大庸感慨地说。
    据介绍,府学文庙从北宋熙宁年间建成之后,元至正六年(1346)曾大规模改建,明洪武二年(1369)重建。此后历代重修或增修30余次。建国后文庙归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使用(1985年停止使用)。1963年前后,该校拆除了大成殿后面的明伦堂,“文革”期间,大成殿的脊、吻兽被砸毁,大殿损坏严重。按照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使用人进行修缮、保养”的原则,文物部门多年来多次要求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履行维修责任,但一直未能如愿。不得已,只得争取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拨款对大成殿进行抢修。1992年,文庙再次被公布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56年曾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大成殿已到了非修不可的地步。1993年,终于得到省文物主管部门立项,拟对该保护单位进行全面维修,并在进行大量前期测绘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保护维修方案。但是,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担心影响教学和学生安全,不能为施工提供方便,致使维修工作难以进行。
    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的有关人士称,当时的维修方案不够完善,不仅维修会占用学校操场,使孩子们无法活动,而且还会把学校隔开。出于对孩子们的考虑,学校没有答应这个维修方案。
    为保文物——搬
    记者来到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见学校的大厅里悬挂的一块写着“用传统文化作生命底色”的大匾牌,上面还写着:“‘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的主要精典”,并画有孔子像。该校一位老师说,他们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从2002年9月起,编写了《国学》教材,并列入正式课程,成为我省第一个开“国学” 课程的小学。如此敬重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学校难道对文庙就不敬重吗?
    对此,记者采访了该校校长杨兴永。他开门见山地说:“保护大成殿我举双手赞成!如若文物保护需要,我们可以考虑迁校。”据杨兴永讲,他1985年到该校工作时大成殿已经封闭。看到文庙的破落样子心里很难受,觉得这样一处珍贵的古建筑理应得到重点保护。当时,他看到虽然大成殿已封闭、沉寂,但原先的宏伟气势还在,还是教育孩子的实证,这为他们后来开办“国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背景。他认为,文庙修复后为发挥其社会效益,不可能“卧”在学校之中,而该殿又居学校中部,也不可能把学校一分为二,如政府提供合适的校舍,他们可以搬出去。
    济南市文化局有关专家认为,随着旧城改造的逐步开展,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附近的居民不断外迁,学校生源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加之该校在古建筑群内,既不符合文物保护的要求,又难以满足建设现代化、标准化学校的条件,与历史名城保护计划、该区域的建设规划亦相抵触,这种情况符合济南市教委关于外迁、合并古城区中小学的条件,因此希望该小学和占用大成门的一家印刷厂迁出,以便全面维修文庙古建筑群。
    全面修缮——难
    有关文物专家提出一个设想:府学文庙最能体现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精华,如果与其以南、以东正在整治的芙蓉街、曲水亭名城风貌保护区连为一体,不仅形成了一组集历史、文物、艺术于一体的古建筑群,还恢复了最具特色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景观,成为市区休闲旅游的一个亮点。还能为青少年提供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要想实现这个美好的构想并非易事。崔大庸说:“小洞不补,大洞受苦,古建筑修缮和治牙一个道理。就大成殿而言,当初的 ‘小洞’现在已变成‘大洞’,修缮起来就很难了!”据了解,1995年济南市文化局委托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进行勘测,大成殿的修缮费用在100万元左右。近10年来,由于大殿殿脊损坏、檐头塌落、门窗破碎造成雨水浸入等,再修不可能是小修,要“动大手术”,修缮费用恐怕要翻上几番。而相关的搬迁费用也会大得惊人。
    这一大笔资金从哪里来?济南市政协委员张希舜提出,采取政府出资,企业、社会捐款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修复文庙。但这项工作做起来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事情。也有人提出,先投入少量资金进行抢救性修复,“先救命,后治病”。有关专家表示,大成殿为砖木结构,因腐蚀不少榫头已脱离,进行小规模维修时,担心会因震动等原因造成整个大殿塌落。
    如今,人们仍然对在风雨中飘摇的文庙捏着一把汗,众望所归的文庙修复还只能在企盼之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