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观点争鸣 >

罗辑思维无法代表知识付费

从自媒体,到社群电商,再到知识付费,多次转型,罗辑思维始终在风口屹立不倒。尤其是这半年时间,罗辑思维谋求A股上市的消息反复出现。
    这并不奇怪,作为成功的内容创业独角兽,品牌、模式、流水、利润都不错,罗辑思维上市是早晚的事情。鉴于小米、美团点评、爱奇艺、滴滴、蚂蚁金服等,也是传闻中上市临门一脚的公司,罗辑思维选择的资本节点也相对不错。
    因此,很多人以罗辑思维为典型,直呼知识付费的春天来了,甚至有蓬勃爆发的气势。很遗憾,这一点本栏还没看到。
    2015年的在行、2016年的知乎和分答、2017年的得到……知识付费这几年总能找到年度爆款,但始终欠一点火候。
    从技术上讲,知识付费没有太多门槛,移动支付让在线购买任何东西成为可能。人人往往会拿文化因素来构建知识付费成立的底层基础,“消费升级”和“中年焦虑”成为两大支撑,在认知升级的道路上,消费者需要罗辑思维这样的“搬运工”。
    目前罗辑思维的核心产品得到,也说明了这一点。无论是听书VIP还是大咖的订阅专栏,快速获得实用主义技能,成为罗辑思维的核心内容供给。
    得益于罗振宇个人品牌、从业经验和甄选能力,罗辑思维能够招揽李翔、李笑来、薛兆丰等一批顶尖的专栏作者。但这也意味着罗辑思维的不可复制性,眼球效应之于知识付费仍然集中在头部大V,平台之间争夺的是稀缺性、排他性的资源。即便看整个行业,头部资源驱动的产业往往叫好不叫座,因为群众基础偏窄,并不适用于互联网的规模效应。
    起初,我们畅想知识付费,一定是大而全的市场: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用户可以付费199元听李笑来传授比特币财富秘诀,也可以付费3元钱就知道“如何做好一道西湖醋鱼”。
    但现在,知识付费还是徘徊在围观名人的初级阶段,除了有交易属性,得到与微博也没有太多区别。
    如果残忍一点,罗辑思维更像畅销书出版商,借用互联网手段,走了与起点中文网和中信出版社均不相同的路子,一条更符合中产阶级诉求的路子。这其实比较危险,精英导向意味着不能海纳百川,总会有某价值观倾向,就容易遭到批评。
    好在,包括喜马拉雅FM、知乎、微博,甚至微信,也在做知识付费的种种尝试。以用户基数讲,什么时候微信打赏成了气候,或许才算得上真正的知识付费时代。 张绪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