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观点争鸣 >

专家:科技与艺术的关系就像谈恋爱

原标题:“2018牛津中国论坛”嘉宾精彩演讲
    科技与艺术的关系就像谈恋爱
    2018牛津中国论坛现场
    以“A New China?”(新新中国)为主题、由牛津大学学生主办的“2018牛津中国论坛”(OCF)于3月3日~4日在英国牛津大学举行。该论坛不仅着眼于展开关于中国的深度学术讨论,更聚焦在汇集东西方各界人士,展开全面交流,致力于促进西方各界人士了解当代中国、倾听中国声音,也力图增进中国人民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推进东西方国家间的互通和合作。论坛此前已举办四届。
    在艺术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就中国艺术面临的问题、挑战以及自身使命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舞蹈家金星和著名版画家徐冰对于科技发展是否会对艺术领域产生影响,艺术家该如何应对新科技的挑战,中国艺术教育存在什么问题等精彩作答。
    徐冰认为,科技将会对未来的艺术产生影响,但是在目前的科技艺术作品中,很难找到真正有分量的作品,“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科技本身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而不是艺术。这对艺术家来说是一个要命的考验”。
    在金星看来,科技的发展对艺术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是并不矛盾,就像两个人在谈恋爱,是一个距离把控的问题。科技可以让艺术家在创作中有更多的选择,但它永远替代不了艺术家的情感表达。交响乐、歌剧、舞蹈,这些艺术必须去剧场里观看,才能产生“化学反应”。“从电视、电脑的影像上看舞蹈表演,只是信息的传递,只有在现场观看你才会真正被感动”。同时,她认为科技也代替不了艺术的基础教育。“科技只是提醒我们进入了一个怎样的时代,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作品一定是注入了人类的思想和情感”。
    谈到中国的艺术教育,金星认为,中国艺术教育曾经是很扎实的,但近些年来,在资本绑架和媒体炒作的大环境下,不少人想要当明星一夜成名,不再重视艺术教育本身。“想要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人应该先把良心摆正”,但是现在,“这种责任感在中国艺术教育中是缺失的”。
    徐冰认为,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全球问题。因为当今对艺术的判断出现了混乱,所以对于艺术教育到底是要教什么、怎么教这一问题的理解也出现了混乱。“教育的范围和边界应该在哪儿,在今天是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我们每个人的手机里承载的信息量都相当于好几个博物馆、美术馆。在过去,艺术学院的功能是传授艺术知识,传授人类文明中最有价值、最前沿的思想。但到了今天,艺术专业的老师到底还能带给学生什么?年轻人代表的是未来,他们感兴趣的、追求的,以及对新鲜事物敏感度的延长线就是未来。艺术教育真正的难处就在于,艺术最核心的部分其实是没法教的。老师对学生最重要的指点往往不是技术上的,有时甚至与艺术无关,而是对他后来的人生都有影响和启发的一些提示。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就没有资格教育学生,因为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老师强多了。”徐冰说。
    本届论坛以“新新中国”为主题,围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中国创造”“中国智慧”与“共享经济”等热点话题,探讨了当代中国如何将东方古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与创新结合,如何迎接世界范围内新的挑战,以及如何与国际社会共同寻求长远发展等问题。与会嘉宾包括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Rana Mitter、牛津大学计算机系主任Michael Wooldrige、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刘守英等学者,严歌苓、冯唐、金星、徐冰等文艺界人士以及Sinica Podcast创始人兼百度前国际媒体公关总监郭怡广等企业家。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夏瑾文并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