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讲坛 >

读《红楼梦》,选哪个“本子”——张庆善先生在首都图书馆的演讲


    主讲人:张庆善 时 间:2018年3月31日 地 点:首都图书馆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选自《红楼梦》(珍藏版)
    
    《红楼梦》(珍藏版) 曹雪芹 著 无名氏 续 人民文学出版社
    编者按: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最伟大的古典小说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杰出的代表。自其诞生至今,有若干个版本流传于世。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到程甲本、程乙本,再到民间流传的多个版本,以至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一些版本,可谓种类繁多。读者该如何选择,才能领悟曹雪芹创作的真意呢?本期读书会,我们邀请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为读者讲述《红楼梦》的“本子”问题。
    《红楼梦》的多个版本
    常言道:“说不尽的《红楼梦》。”对于《红楼梦》,大家有很多感兴趣的话题。我为什么要谈谈《红楼梦》的“本子”呢?原因在于,1月13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在2018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推出了“四大名著珍藏版”。在那次读者见面会上,我谈到了这套“四大名著珍藏版”中《红楼梦》的“本子”以及后40回续书的署名问题。此后两个多月来,关于《红楼梦》新校本的“本子”等问题,引起读者的热切关注。读《红楼梦》选哪个本子,这很重要。借此机会,我来谈谈《红楼梦》的“本子”问题。
    读者应该怎样读《红楼梦》呢?我有一些基本观点:把《红楼梦》当作文学作品来读,精读、细读,对曹雪芹的人生经历有一些了解,了解一些红学、红学史以及《红楼梦》版本的基本知识,也要了解《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的不同。
    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次隆重推出的“四大名著珍藏版”中的《红楼梦》,就是我工作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的前辈学者校勘整理注释的本子,通常称之为“新校本”。这个本子是1982年出版的,至今已经36年了。读者可能会问,都出版30多年了,怎么还叫“新校本”呢?因为这确实是一个“新”的校本,是一种历史性的叫法。它的“新”就在于这个本子开创了以早期脂砚斋评本为底本整理出的一个新的通行本的时代,也正是因为在整理这个新校本的工作中产生了一批著名红学家,催生了中国红楼梦学会的诞生、红楼梦学刊的创建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的创建,由此开创了红学发展的新时代。
    这个“新校本”是目前发行量最大最权威最受读者欢迎的通行本。为什么它被称为“最权威”的通行本?理由如下:第一,它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底本,即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这与以前的通行本所依据的程高本不同;第二,它是以红学大师冯其庸先生为首,聚集了来自全国几十位著名的专家学者,历经7年,并参校了11个早期抄本一字一句校勘出来的;第三,它的注释是多位著名专家学者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参加注释的专家学者中有著名的红学家、民俗学家、服饰专家、中医药专家等等,而注释内容对象适中,繁简得宜,通俗易懂,严谨准确,是当下红学最高水平的反映;第四,自1982年3月初版以来,它又经历了三次修订,包括正文的修订、校记的修订、注释的修订,无论是标点分段还是一字一词,都经过严谨的审核,可谓精益求精;第五,设计精美,典雅大气。插图全部出自当代著名《红楼梦》人物画大家戴敦邦先生之手,既为图书增光添彩,又具有较大的收藏价值。
    大家知道,整理古典文学名著,底本的好坏决定了本子的质量。《红楼梦》自产生以来,经历了不同的传播阶段。最初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时候,它只在一个很小的朋友圈子里传,曹雪芹一边写,他的亲朋好友脂砚斋及其他人一边誊清一边评点,而且不止评一次,所以流传下来的抄本名字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曹雪芹去世以后的二三十年里,《红楼梦》就是以抄本的形式流传的,一般只有前80回。一直到清乾隆五十六年辛亥,经程伟元、高鹗整理,用木活字印刷出版了120回本《红楼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程甲本,这在《红楼梦》传播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程甲本的伟大贡献在于它极大地推动了《红楼梦》的传播,一是木活字印刷出版比抄本更经济,更便于流传。二是它以120回全本的面貌流传,人们阅读残本和全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第二年,清乾隆五十七年壬子,程伟元、高鹗又出了一个整理本,人们通常称之为程乙本。从那以后,将近200年,各种翻刻的《红楼梦》都以程甲本为底本,基本上就是程甲本的天下。新中国成立以后,195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以程乙本为底本的《红楼梦》,是著名诗人汪静之整理的。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第二个校点注释的《红楼梦》本子,著名学者周绍良、周汝昌、李易参加了校订工作,启功先生注释,这也是一个以程乙本为底本整理的本子,这个本子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此后,1959年、1964年分别修订出版了第二版、第三版,据说这个本子一共发行了200多万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通行的本子。一直到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新校本”。这个新校本的出版,替代了程乙本通行本的地位,成为如今最流行最权威的通行本。
    为什么程甲本、程乙本发行得好好的,还要费那么多精力搞一个“新校本”呢?读者不禁要问:都是《红楼梦》,有什么不一样吗?能有多大区别?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自1791年程甲本刊刻以来,人们看的都是程甲本。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看的又都是程乙本。但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红楼梦》的早期抄本即脂砚斋评本陆续被发现,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梦觉主人序本、蒙古王府本、戚蓼生序本、舒元炜序本、郑振铎藏本、梦稿本等等,达11种之多。这时人们发现这些大多署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早期抄本与社会上流传了100多年的程甲本程乙本有许多不同。那么,差异到底有多少呢?我告诉你,几乎页页都有差异,数字难以统计,这恐怕是一般读者很难想象的。这些差异的情况十分复杂,有的是具体字句的不同,有的是一段一段的不同,有的甚至是情节的不同。经过专家们多年的研究,从整体上看,一般认为早期抄本即脂砚斋评本的文字更好,程甲本和程乙本虽然有自己的特色,但在整体文字表述上不如早期抄本好。程甲本特别是程乙本,经过后人整理改动较多,而脂砚斋评本则较少地受到后人的删削篡改,较好地保留了曹雪芹原著的面貌。所以有必要以脂砚斋评本为底本搞一个更接近曹雪芹原著面貌的本子,这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新校本”。
    脂本与程本差异不小
    为了说明问题,不妨将脂本和程本作个比较,举例子说明问题。
    先举文字差异方面的一个小例子。《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说的是宝玉去看望生病的宝钗,宝钗主动要求看看宝玉脖子上佩戴的通灵宝玉,这样一来,宝玉自然就要看看宝钗佩戴的项圈了,就是金锁。巧的是,这时候林黛玉来了。大家注意,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回目是: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以前,只要宝玉和黛玉在一起,宝钗姑娘常常就来了。而宝玉和宝钗在一起,林妹妹也肯定来。每次遇到这种情况,结果往往是宝玉与黛玉吵一场、黛玉哭一场。为什么要这样呢?当然是为了故事情节的有趣而特意设置的。这一次宝玉和宝钗在一起“比通灵”,果然黛玉来了。程甲本上是这样写的: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完,林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
    200年来,我们看《红楼梦》从未发现这段话有什么问题。一直到脂砚斋重评抄本出现,人们才发现问题大了。庚辰本等早期脂本上是怎么写这段话的呢?原来是: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
    各位读者,你发现这两段话有什么不同吗?对,程甲本比庚辰本多出了两个字。程甲本是:“林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而庚辰本是:“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个是“摇摇摆摆”,一个是“摇摇”,两字之差,其意境有天壤之别。试想,一个女孩子走路“摇摇”多美呀,这时你会联想到洛神“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摇摇”两字形容林黛玉走路真是太合适了。《红楼梦》第三回赞林黛玉是这么说的:“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正是林黛玉的“摇摇的走了进来”的生动写照。“摇摇摆摆”这个词怎么也无法与美丽姑娘的走路联系在一起。民国初年有一个叫狄葆贤的人看了程甲本“摇摇摆摆”的描写很生气,曾在这个地方有一眉批云:“以此字样描写薛蟠、贾环等人则可,今本以之唐突潇湘耶!”意思是说,“摇摇摆摆”这个词形容薛蟠、贾环是可以的,形容林黛玉就是“唐突”。
    接下来,再举一个文字差异的例子。《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庚辰本的回目是:“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程甲本的回目是“享福人福深还祷福,多情女情重愈斟情”。程甲本把“痴情女”改为“多情女”,不能说错,但比较起来,我还是认为“痴情女”更好,更符合这一回的故事情节和林黛玉的性格特征。这一回中就写道:“那林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林黛玉在爱情上确实很“痴情”,所以称呼林黛玉为“痴情女”更合适。
    对比之后可知,类似文字、描写的差异有很多。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脂本比程高本好。下面再说一个关系到《红楼梦》情节差异的问题。
    各位朋友,如果我问林黛玉的前身是谁,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绛珠仙草。回答正确。但如果我再问,贾宝玉的前身是谁?许多朋友会回答:当然是那个天天用甘露灌溉滋润绛珠仙草的神瑛侍者了。回答当然正确。不过,这时一定会有读者要质疑了,并认为贾宝玉的前身应该是那个被遗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或者说顽石、神瑛侍者都是贾宝玉的前身。问题来了,贾宝玉的前身到底是神瑛侍者,还是顽石,或者说是神瑛侍者和顽石。可是,贾宝玉怎么会有两个前身呢?顽石与神瑛侍者又是什么关系呢?我要告诉诸位,不谈《红楼梦》版本问题,说不清楚顽石、神瑛侍者和贾宝玉之间的关系。而厘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正是新校本的一大特色,或者说一大贡献。
    关于顽石、神瑛侍者和贾宝玉的关系,早期脂砚斋评本与程高本的描写很不同。但在新校注本依据的底本庚辰本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明显的矛盾,也没有交代清楚三者的关系。庚辰本中是这样写的: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原来女娲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没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后来,有一僧一道路过青埂峰下,看见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人说形体是一个宝物了,还要再镌上数字,然后带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说着便袖了这块石头,与道人飘然而去。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一僧一道又出现了,道人问僧人:“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僧人笑道:“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僧人口中说的“蠢物”显然指的是顽石。接着道人问这些风流冤孽什么事?僧人说,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在他的精心灌溉下,绛珠仙草变成了一个美女。一日,这位神瑛侍者凡心偶炽,要下凡去,绛珠仙草也要跟着去,还说要把一生的眼泪还给他。正因为有这样的机会,僧人说要去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也就是给顽石挂了号,以便神瑛侍者、绛珠仙草等投胎下凡,好把“蠢物”即顽石夹带下去。从庚辰本的描写看,顽石与神瑛侍者不是一回事,顽石是顽石,神瑛侍者是神瑛侍者,顽石到警幻仙姑那里挂号,是一僧一道带去的。顽石是随着神瑛侍者一干冤家投胎下凡的,他是被“夹带”下去的。但问题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大顽石,是怎么变成了一块美玉的呢?他为什么要下凡呢?僧道二仙为什么要带顽石去警幻仙子的宫中去销号呢?对这些疑问,庚辰本中并没有交代清楚。
    这个矛盾在程甲本整理时显然被发现了,但程甲本的整理者并没有搞清楚顽石与神瑛侍者的关系。但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整理者擅自加了不少字。庚辰本上写道:
    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程甲本擅自在这段话中加了“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八个字,这段描写就变成:
    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顽石既然可以自去自来,可大可小,那么去警幻仙子宫中就不用劳驾一僧一道了。果然,程甲本在讲述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故事时,又添加了不少字,变成:
    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又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
    如此一来,顽石与神瑛侍者就合二为一了。看起来好像矛盾解决了,有些研究者对此颇为赞许,认为程甲本改得好,没有矛盾了。其实,哪是改好了呢?相反,矛盾更多了。一是顽石怎么自己可以变大变小,来去自由呢?既然他那样逍遥自在,怎么还会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还委屈什么呢?二是竟然可以自己跑到警幻仙姑那里,还要二仙干什么呢?一僧一道说到警幻仙子的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就没有必要了,他们还去销什么号呢?三是一僧一道说是现在有一干风流冤家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物夹带于中”,如果顽石就是神瑛侍者,还夹带什么呢?还有,如果说顽石已经变成了神瑛侍者,已经在警幻仙子的宫中工作了,他怎么又会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遇见一僧一道呢?可见,程甲本不仅没有改好,反而改得更糟了。可以说,改得一塌糊涂。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新校本在校勘中发现,问题就出在第一回这一段描写“石头记”来历的情节中,少了一大段文字。在所有的早期抄本中,恰恰在甲戌本中保留下来了,足足有400多个字。经专家们多年研究,认定甲戌本多出来的这400多个字,正是《红楼梦》原来的文字。有了这段文字,顽石、神瑛侍者和贾宝玉之间的关系就清楚了,不再有矛盾。
    这漏掉的400多个字,都写了什么呢?我们不妨照录如下: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且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
    接下去就是,僧人在石头上镌了数字,把他带走了。这一大段僧道与石头的对话,在现存的本子中,只有甲戌本有这400多个字。原来,顽石就是贾宝玉出生时口里含的那块玉,后来佩戴在贾宝玉的脖子上,这块通灵宝玉也就是贾母口口声声说的“命根子”。而神瑛侍者才是贾宝玉的前身。这段丢掉的400多个字,还不仅仅说清楚了顽石、神瑛侍者、通灵宝玉和贾宝玉之间的关系,还对解读《红楼梦》的旨意至关重要。在“瞬息间则又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这四句话处,脂砚斋有一批语:“四句乃一部之总纲。”而许多学者都指出,这一大段僧道与石头的对话对认识《红楼梦》旨意确实极为重要,简直就是“红楼梦”三字的最好解读。我们的新校本,经过认真地研究,认为这段文字就是曹雪芹原著的文字,应该补上。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珍藏版《红楼梦》就有了这一段文字,恢复了曹雪芹原著的面貌,这无疑是很重要的。
    以上我们仅仅列举了几个例子,说明版本对《红楼梦》阅读的重要性。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多很复杂,一般认为脂砚斋评本比较接近曹雪芹原著的面貌,而程甲本特别是程乙本经过后人的修订,很多修改不符合曹雪芹的笔墨,因此需要整理一个最接近曹雪芹原著面貌的本子。这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也是时代的要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以庚辰本为底本的新校本,完成了这个心愿,这也是新时期红学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所以,这个新校本通行本极为珍贵。
    新校本恢复《红楼梦》原貌
    为什么选取庚辰本为底本呢?这是因为在已发现的早期抄本中,己卯本、庚辰本、甲戌本三个本子的底本是比较早的。其中,甲戌本只残留16回,己卯本只残留41回又两个半回,只有庚辰本是抄得较早又比较完整的本子,只缺第六十四回和第六十七回,存78回。而第六十四回和第六十七回,各本都缺。可以说,庚辰本是保留曹雪芹原著面貌最全的一个本子,所以确定以庚辰本为底本,以其他各种脂本抄本为主要参校本,以程本及其他早期刻本为主要参考本。新校本的后40回仍用程甲本,因为没有其他本子替代。为了便于阅读,这套书的注释也是下了大功夫,注释大体上以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为对象,凡一应典章制度、名物典故以及难解的词语,包括诗、词、曲、赋、偈语、灯谜、酒令、职官名称、服饰陈设、古代建筑、琴棋书画、释道迷信、医药占卜、方言俗语等等,一般尽可能作出注释,这非常难能可贵。
    这个新校注本的“珍贵”,还在于它是诸多大师、大家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新校本校注工作,集中了全国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从1975年开始,冯其庸、李希凡、吕启祥、胡文彬、林冠夫、蔡义江、张锦池、应必诚等先后有20多人参加了校注组,校注工作由冯其庸总负责。新校注本工作的顾问是吴世昌、吴恩裕、吴组缃、周汝昌、启功五位先生。叶圣陶和叶至善先生为新校注本提了不少意见。新校注本的前半部分,叶老还亲自标点、修改。新校注本倾注了新老两代学人的心血,基本做到每一处修改都有出处、有校勘,这在红学史上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整个校注工作,一共写了6000多条校记,书中选入1033条;作了3500多条注释,书中收入2318条。这种校勘整理注释,确保了《红楼梦》新校本的学术含量。这样整理古典文学名著,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