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书院20余处摩崖石刻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8:11:37 钱江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万松书院的摩崖石刻。 万松书院20余处摩崖石刻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位于西湖南缘的万松书院,曾是明清时期杭州四大书院之一、浙江最高学府,更因梁山伯、祝英台在此“同窗共读三载”的美丽传说而闻名。不过鲜有人知道,书院内一片嶙峋奇特的石林中有着二十余处摩崖石刻。 为了进一步触摸它们留给后人的人文脉络,最近,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管理处面向社会有奖征集这八处摩崖石刻的线索。希望通过收集更多的拓片复印件、古籍、老照片等相关资料,挖掘创作者的相关信息及更多历史故事。 石林中有二十余处摩崖题刻 古人最钟情的书院观景点 万松书院地处湖山之间,书院西北、面湖一侧有座小九华山。从山脚拾阶而上五六分钟,一片姿态各异的石林便闯入眼帘,在奇花古藤的映衬下,清丽静穆。 从芙蓉岩到留月崖,峰回路转处,刻着诗文的怪石就挡在了面前,或书艺精湛、凿刻细腻,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宏,或富于天然意趣……二十余处摩崖石刻风格迥异,为秀美的自然风光又增添了一番韵味。 凤凰山管理处文物科工作人员何琼华说,这里曾是书院的最佳观景点,古人在这里休憩,可将对面的西湖、保俶塔、雷峰塔等尽收眼底。这些摩崖石刻就是最好的佐证。 贴近见湖亭,一块高两米、呈三角状的石头上刻着十分生动的“开襟”二字。再往上,进入留月崖区域,则有清代康熙年间浙江巡抚张鹏翮对此处美景留下的感叹:“山水多情似画图,瑞云深处见城隅。文章大地天然美,花满西溪月满湖。留月岩前远岫孤,山光云影落平无……”明清时期,张鹏翮名闻天下,曾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在文学上,张鹏翮也有不小的造诣。他论诗主性情,现存诗600余首,语言清新,自成一家。遥想当年,他游览至此,想必是被眼前美景陶醉,有感而发,在留月崖题下了这首绝句。它不仅为万松书院的秀美风情做出了注脚,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不过,经过百年的风雨洗礼,题刻部分字迹现已无法辨识,其中的空缺字,以及张鹏翮与万松书院的更多渊源与故事,还在等待填补。 石刻文字定格书院往事 再现泉水淙淙的旧时风貌 这些与山岩并存的百年诗文,不仅承载了先人创造的精深文学和书法艺术,更是万松书院历史沿革的最佳见证。 浣云池前的一块正方形石壁上就铭刻着光绪年间万松书院迁至城内的历史:“光绪十有八年孟夏之月,浙江巡抚崧骏、布政使刘树堂,既新敷文书院,教育多士。复栽松杉数千本,以阴会城山脉……”彼时万松岭一带地僻人稀,万松书院便迁至城内葵巷,光绪帝另赐名为“敷文讲学之庐”。1901年,在“敷文讲学之庐”旧址上成立了浙江第一所私立中学——“安定中学”。它名噪一时,沈雁冰、钱学森等都在这里读过,它也是杭州市第七中学的前身。 还有几块石刻文字则形象得很,如同地理坐标一样,让你得以一窥万松书院曾经的风貌—— 比如,在石林中有一处题刻为“石匣泉”,尽管现在这里看不到一丝泉水,但此处曾经流水潺潺,有一眼清泉被山岩合抱,犹如装入石匣之中。转到“石匣泉”石的背面,还题着“幔石”二字。在这里,由三面高耸的石崖和一处不宽的入口围成了一个半围合的空间。不难想象,当年置身其中,流水沿崖壁冲刷而过时,如围幔一般包围的清凉和畅快。 有趣的是,这两块石刻均出于同一人之手,作者为方豪。对于这个名字,何琼华非常熟悉:“他是明代的进士,做过知县、提刑按察司佥事等职,生平纵情山水、著作很多,在书院现存最早的题刻中也出现了他的名字。除了这里,西湖周围的山上如凤凰山、南屏山也随处可见方豪的题刻。” 八处摩崖尚存未解之谜 它们的故事等待发掘 对于万松书院来说,这些摩崖石刻十分宝贵。但其中八处还有不少未解之谜:有的存在空缺字,有的作者未知,更多的则是缺乏对作者生平情况和历史故事的了解。 “我们相信高手在民间,这次征集就是希望民间的一些文史爱好者,如果有相关研究资料,能提供给我们一些提示或者研究方向。”凤凰山管理处文物科副研究员黄卓娅说,“欣赏摩崖也是一种值得体验的游览方式,它是穿越时空和前人的一种交流。”如果大家手上有这些石刻的拓片复印件、古籍、老照片等相关资料,可以试着联系下。 征集时间:5月18日—6月30日。 资料范围:拓片复印件、相关古籍、书籍和老照片等。 征集要求:必须是科学的经过考证证实的相关信息以及相关历史典故,具备一定科学性和严谨性。将聘请资深的文史、美术等专家,组成评审小组,针对来稿提供的字迹线索和历史典故等价值进行综合考证评审,筛选出一、二、三等奖以及鼓励奖若干,进行奖励和表彰。 联系人:黄卓娅、管老师、王老师 联系电话:87027760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千年岳麓书院再现当年兴盛
- 下一篇:让古老书院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