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真的不必任性拼“颜值”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6:11:51 中国建设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眼下,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有些地方掀起了“整容”风,本来就很有限的专项财政资金被投入到无限的物质环境“美化”中,不仅造成巨大的人力、财力浪费,而且耽误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时机、有损传统村落的核心价值,甚至对传统村落造成破坏,值得注意。 在实地走访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地方在寻求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路径时,对文化的抢救、发掘和培育基本上不闻不问,工作重点局限在物质环境的“美化”上,热衷于“整容”而不是保护和修补,且往往投入最多的资源。如果“整容”得当,把物质环境变漂亮了也是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整容”大多问题百出、浪费严重,甚至对传统村落的价值和风貌造成破坏。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一些地方对传统村落“整容”采用的是城市标准、工业化标准。什么都要标准化,如屋顶形制、檐口高度、墙体材料、门窗样式、牌匾大小……都要一致;样样都要整齐统一,如行道树要像电线杆、石板路必须平整、菜地要拿栏杆围得规规矩矩、房前屋后不准堆放柴禾、严禁放养鸡犬……传统村落历经千百年风雨沧桑保留下来的景观多样性、丰富性、随意性和趣味性被“整容”整没了。 此外,当下乡村建设的美学素养还不够理想。有些激情燃烧的设计师纵横指点,要把传统村落“整容”成其心中的“美丽”形象,结果却与乡村的整体环境风貌不符合、不和谐,难以接地气。 传统村落是一个复杂精妙的系统。从保护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作为根基的传统生产、作为成果的传统文化和作为载体的传统环境。三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经过漫长的岁月才形成今天我们所能看到、感到和悟到的精华。 与之相对应,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应完成三大任务:一是保护村落的自然山水环境、传统建筑等有形的物质环境;二是保护和传承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三是修复或重建文化共同体,培育新村民等。 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应像“在故宫修文物”一样,遵循规律。要搞清楚工序、弄明白难点,慢慢来,急躁不得。方法也不能简单、粗暴。尽管传统村落的发展主要是靠旅游业,但不能通过“整容”的方式提升“颜值”、制造不自然的美。 物质载体保护、生产生活方式传承以及文化共同体的保护、修复和重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同样重要。在人力、财力等有限的情况下,要分清缓急、突出重点、精准投入。应优先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记录、解读和弘扬,对文化共同体进行保护、修复和重建。要重点抢救濒危遗存、提升防灾能力、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能为了提升“颜值”而大量投入,更不能大干快上地进行整治和改造。要避免有限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不能耽误文化遗产的抢救、不能损害传统村落的核心价值。 传统村落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是中华血脉的基因库、民族文化复兴的基地,对于夯实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有价值的事情,就要做且要优先做;没价值的,就坚决不做;可做可不做的,等条件成熟时再做。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倘若不把传统村落文化的挖掘、记录、解读和弘扬放到最优先的位置且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只是任性拼“颜值”,结果必然是工作做得越多对传统村落的破坏也就越多,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相关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做好工作。要尊重传统村落及其保护与发展的科学规律,沉下心来,把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载体等调查清楚、分析到位;要把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问题弄明白、搞透彻,提出切实措施,做到保护该保护的、改善该改善的、整治该整治的,并且要安排好用地、计划好项目、编制好预算。 无数实践已经证明,传统村落的美是由内而外的优秀传统文化之美,绝不是通过“整容”就能得到的。因此,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中,一定要把深入阐发文化精髓放在首位,这样才能让传统村落之美创生于过去、留存在今天、延续给未来。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从“卖门票”读出实体书店的无奈
- 下一篇:书店卖门票不如多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