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观点争鸣 >

推动乡村振兴旅游大有可为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对此,多位业界专家学者表示,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可有大为。  
    推动特色保护类村庄全面振兴  
    规划指出,要切实保护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  
    对此,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窦文章认为,在大保护的前提下,发展乡村旅游要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强化规划引领、注重多规合一;要与美丽乡村相结合,因地制宜,尊重生态、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推动乡村“文化修复”工程;要与绿色发展相结合,推动乡村“生态修复”,还原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野趣;要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落实“旅游惠民”工程,把乡村旅游与农村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其常态化发展。  
    “规划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原则与可持续发展原则,这些战略举措将有助于科学有效地推动特色保护类村庄的发展,也有助于从旅游利用的视角推动特色保护类村庄的全面振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唐承财认为,特色保护类村庄乡村旅游应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统筹乡村聚落生态系统与传统乡村文脉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在村庄资源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与公共环境建设中的引领主导作用,发挥村委会、原住居民与企业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乡村旅游发展下的特色保护类村庄振兴效应评估体系。  
    注重新业态培育和精品化工程  
    规划强调,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  
    对此,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昆欣表示,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地推出了一系列乡村发展的行动。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就是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对推进农民增收、乡村环境改善、青年人回乡创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我很注意两个关键词‘新’和‘精’。休闲农业完成规模化成长后,升级的关键在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在于附加值和效率效益能否提升。规划中指出了方向,即向‘新农业’要答案。新农业就是在传统农业中融入新业态,即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运营模式,为未来休闲农业的升级标明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说。  
    王昆欣还建议,我国农村地区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产业,根据旅游资源基础、客源市场、劳动力水平等情况开发符合实际的旅游产品;二是农旅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农民农产品种得好不代表卖得好,因此要在农业发展中融入旅游产业元素,如让游客体验蔬果采摘、农业生产、产品加工等活动;三是坚持特色乡村旅游发展,现在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出现产品雷同、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等情况,乡村旅游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特色发展、走精品化之路。  
    立足共建共享发展生态旅游  
    规划提出,要发挥自然资源多重效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种养等产业,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进一步盘活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允许集体经济组织灵活利用现有生产服务设施用地开展相关经营活动。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1-3%治理面积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  
    对此,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家明认为,在“两山”理论指引下,全国美丽乡村、绿色农业建设成绩斐然,夯实了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环境基础。利用政策释放的红利,打造乡村IP,找到特色和差异性,做好生态旅游项目策划与规划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础。“在一定前提设定下允许利用1-3%的治理土地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解决了困扰休闲农场、休闲林场多年的建设用地高压线的束缚,给社会资本投资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勇说,发展生态旅游是发掘和拓展乡村独特价值和多元功能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生态旅游应多点发力。首先,通过顶层设计,做好乡村生态旅游规划,推动生态生产生活空间融合,整合塑造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有效引领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旅游发展。其次,保护先行,坚守乡村生态底线,要以不破坏现有生态环境、不浪费资源、不搞粗放型建设为前提,避免对乡村原有资源的破坏型开发。再有是本土参与,要加强村民在生态旅游开发中的参与度,让村民参与建设、参与发展、享受成果。  
    促进文旅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  
    规划还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认为,这指明了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道路,即满足我国城市居民在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对乡村生态民俗文化生活的需求,建设融一产农业、二产农产品加工业、三产乡村旅游服务业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这既可以充分利用乡村的闲置土地房屋与各种文化创意资源,实现振兴乡村的目的,又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对乡村生态民俗文化生活的需要。这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与新增长点,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乡村振兴需要特色产业做支撑,需要多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带来资金流、人流等。各地在产业融合中,可以推出当地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结合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再联动乡村旅游等,形成相互支撑的体系。”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何莽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