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创作需心中有观众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5:11:17 人民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今天的观众已经失望不起了。”在《朗读者》节目中,编剧刘和平的话,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据统计,2017年我国共发行电影798部、电视剧313部、网剧约300部,剧作生产保持着较高数量。在肯定影视剧创作成绩的同时,要看到提升质量的任务仍然很重。 艺术创作,和观众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好的作品培养观众,不断提升观众的审美和情趣,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观众素养的不断提升,又可以反哺艺术创作,提升艺术作品的质量。但在影视行业,创作和观众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割裂。 具体而言,在创作层面存在不少怪象,一是一些创作不考虑观众感受,不把观众放在眼里。不少创作者胡编乱造,不顾历史背景、违背生活常识。还有一些创作者急功近利,为了赶进度粗制滥造、漏洞百出。一些作品质量低下、逻辑混乱、人物苍白,损害了观众的感情,辜负了观众的期待。 其二,一些创作一味迎合观众,作品创新力缺乏、重复题材扎堆。在影视行业,这种一拥而上的现象尤为严重。宫斗剧火了,宫斗剧连续霸屏;谍战剧火了,谍战剧一窝蜂推出;抗日剧火了,一系列抗日剧不断涌现。类似题材密集扎堆,不仅阻碍了创新创造,也造成了资源浪费。长此以往,创作者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观众也容易形成审美疲劳。 其三,一些创作者以为用宣传炒作、用明星阵容就可以吸引观众,将内容和营销本末倒置。一些影视剧造噱头、买热搜、炒绯闻,往往是戏未播先红。为配合剧目播出搞宣传营销,的确能起到造势作用。但不顾质量,过度依靠宣传,往往会适得其反。有的影视剧热度持续不减,不少观众看后却直呼上当。有的影视剧宣传的阵势不小,真正认可该剧的人却不多。 高质量的作品会与观众形成正向激励,一位“80后”说,他们小时候看的是《红楼梦》《西游记》这样的电视剧,至今看来都是经典。而低水准的作品会拉低观众的欣赏水平、损害观众的审美,尤其是对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处于形成期的青少年,更容易造成不良影响。 一次、两次创作的失利,能够得到观众的理解。长期的低质量创作,不断地让观众失望,则容易形成不良循环。长久下去,创作者便会失去观众的信任和口碑,整个行业也会受到质疑和损伤,最终损害艺术本身。 所幸的是,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影视市场正在经历大浪淘沙。一味靠噱头和宣传的影视剧正在日渐失去市场。许多创作者也深刻地意识到,要引领观众,而不是一味地迎合观众。诸如《红海行动》《战狼Ⅱ》这样影片的出现,增加了创作者和观众联系,增强了观众的信心。当然,影视行业要长久发展,还需要持续地构建创作和观众的良性互动。 成熟的市场,不但有高水准的创作者,也有高素质的观众。创作者心中有观众、笔下有真情,才能在艺术道路上不断追求,创作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观众尊重原创、支持原创,也才能欣赏到不断涌现的好作品。王珏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文体牵手:要融合,不要“嫁接”
- 下一篇:博物馆应避免“千馆一面” 讲好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