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观点争鸣 >

不容“低俗恶搞”的短视频触碰道德底线

一项调查显示,有49.1%的受访者每天花费半小时以上在手机上浏览短视频,而有66.3%的受访者表示曾在网上发布过自己拍摄的短视频。此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发布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指出短视频领域以127.1%的增速位列第二,仅次于共享单车,并且以40.3%的用户粘性首次超越视频领域,成为市场“新宠”。然而,在那些多则几十秒,少则数秒的短视频中,真正反映现实生活、记录真善美的不多,反而多半是无厘头搞笑等恶搞猎奇的视听画面。有的打着表演才艺的幌子,有的夹杂“荤段子”,以色情内容打擦边球,一些短视频平台已沦为低俗秀场。  
    盲目模仿、恶搞低俗、内容涉黄……渐成网络新宠的短视频,日渐暴露其良莠并存的内容生态现状。作为网络文化的产物,短视频兼容了碎片化接受情境和感官化内容形态两种特征,迎合了受众填补闲暇时间的需求或获取感官刺激的心理。某些内容已经触及了法律底线。短视频低俗化现象泛滥,归根结底是一些平台为快速获利而无所不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年轻受众群体正处于三观塑造期,他们所追逐的流行风潮,必将“润物细无声”般内化于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之中。一方面,短视频的受众群体多为年轻边缘群体,而平台得想尽一切办法适合他们的口味,让他们在低俗文化中聊以自慰;另一方面,短视频低俗流行会混淆网络平台应有的价值判断标准。用户对低俗内容争相模仿导致其流行和广泛传播,这既与主流文化相背离,也会导致年轻受众形成“低俗即流行”的错误认知和价值判断。  
    现在,有些平台为拉动流量推出低俗短视频,正陷入雷同空洞的困境,也让有识之士深感忧虑。虽说一些用户为追求感官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包含低俗内容短视频的传播空间,但短视频内容仍需要以符合法律规定、尊重公序良俗为底线;整治低俗内容不能仅靠平台把关审核,监管部门要主动治理、防患未然;监管部门应尽快完善针对网络内容管理和内容生产者的相关法规,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惩戒机制,形成对不良低俗以及违法违规内容上传者的威慑效应。  
    短视频是“碎片化时代”的产物,与之相对应的,是欣赏方式为创作者带来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只有“每一帧都有信息量”、充分调动用户情感的优质内容才能脱颖而出,弥足珍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长足发展,用户尤其是年轻受众正逐渐从围观走向参与。但由于目前娱乐类短视频仍存有灰色地带和监管盲区,导致短视频内容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因此,如何加强审核把关,去伪存真,取精去糙,已成为一道亟待解决的现实考题。吴学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