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观点争鸣 >

赖声川:中国戏剧原创者应该更有信心

凭《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等被人们熟知的舞台剧导演赖声川近日接受新华网采访,谈论人生经历和创作理念,解读当下文化戏剧市场,并再次强调原创的重要性。  
    谈戏剧:要为属于中国人的独特剧场效力  
    在赖声川看来,戏剧真正的原创力在于创意。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有赖于创意。不同的创意,能够带给观众不同的思路,将观众带入到不同的艺术鉴赏领域。而这也是他多年来所坚持的戏剧理念。  
    赖声川表示,与中国传统戏剧相比,舞台剧是很现代的东西。在他看来,中国人也应有自己的现代戏剧。  
    “当时念博士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一定要想办法为属于中国人的独特剧场来效力。”赖声川说。  
    在美国伯克利大学读完博士之后,赖声川回到台湾,于1984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戏《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这部戏着眼于当时生活在台湾的青年人的故事,让演员演绎自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奠定了赖声川戏剧创作的基调。  
    在这之后,赖声川创作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等,均取得了成功,在演出市场获得了长期的欢迎。其中《暗恋桃花源》在大陆演出已经多达五六百场,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舞台剧之一。  
    赖声川回忆起1998年第一次来北京做演出的情景,当时的戏剧市场并不成熟,大多数都没有去剧场看戏的概念。时至今日,戏剧市场在商业上已经非常繁荣,进入剧场看戏,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已经成为必要的文化消费。  
    戏剧市场的繁荣体现在各个方面,以赖声川、孟京辉和黄磊等人发起的乌镇戏剧节为例,它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戏剧人的嘉年华,很多人每年都会到乌镇集中体验属于戏剧的魅力。  
    可是在赖声川看来,繁荣背后,原创力缺乏的问题依旧让人无法忽视。赖声川认为,本土的原创者应该更有信心,要相信我们自己的故事可以吸引人,相信我们可以有自己的戏剧。  
    谈乡愁:希望帮助家乡江西会昌脱贫  
    江西会昌是赖声川的祖籍,对于赖声川来说,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地名。虽然他生在美国,直到12岁才回到台湾,甚至此前从未到过会昌。但对赖声川来说,会昌这座小城,就像一个灯塔一样,在内心深处召唤自己。  
    由于在美国长大,在台湾成长,所以赖声川过去时常困惑于自己的家乡究竟是哪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意识到,无论是自己童年经历的华盛顿,还是后来生活的台北,都是短暂的栖居地。  
    赖声川告诉我们,他最初去会昌,是出于对父亲的好奇,但在与自己的家乡相遇后,他便决定为那个地方做点什么。所以从2015年开始,赖声川决定每年带一部戏回到会昌这座小城。  
    “会昌需要帮助,我们希望通过文化戏剧这种方式来帮助它脱贫,我觉得可以走出一条这样的路来。”赖声川说。  
    谈个人:接受自身处境从中获得力量  
    在近日播出的《朗读者》节目中,嘉宾赖声川朗读了一封信,这封信是他在女儿20岁的时候写的,在信中他以诚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女儿殷切的爱意。  
    在写完信的八年之后,他创作了《宝岛一村》,同时把这封信用在了这部戏的最后,承载着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深情厚谊。无论是在戏剧中,还是在《朗读者》舞台上这封信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是因为他是源自一位父亲内心最真实、最笃定的想法。没有对女儿未来的担忧,有的只是感谢女儿给自己人生带来的改变。  
    在《朗读者》中,赖声川回顾了自己人生经历的种种坎坷,并将这些遭遇视作让自己生命变得更完整、更丰富的重要元素。无论是幼时父亲的变故,还是婚后面临的经济危机,都在痛苦之外,带给了他力量。  
    在采访中,赖声川也给刚刚离开大学校园的年轻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无论面对何种情境,接受并从中获得力量,也许就是年轻人应该走的路。”杨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