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评论员:《阿修罗》撤档让中国电影业蒙羞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6:11:52 环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原标题:单仁平:《阿修罗》撤档让中国电影业蒙羞 电影《阿修罗》13日上映后,于15日宣布撤档。这是迄今中国投资最大的单部电影,总投资据称达7.5亿人民币,其市场表现备受关注。尽管撤档之后仍有机会重新上映,但舆论对该片的评价十分负面,网上称其为“烂片”的斥责响成一片,它上演逆袭的几率很低。 《阿修罗》上映受挫,一时陷入“破鼓万人捶”的窘境,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魔幻片,它不失为一次探索。它的特效、美工被当成了卖点,水平应当不低。如果它能成功,对中国电影业在拓展体裁方面向前走就会形成鼓舞。 然而它获得的豆瓣评分只有3.1分,刚一上映,从电影院出来的几乎没有说它好的。这部大片没有过“讲故事”的基本关,尽管它在宣发上下了些功夫,但它在争取“口碑”的关键战役中输得一败涂地。 整个《阿修罗》主创团队广纳全球人才,片子中充满特效、IP、明星、玄幻、奇观等时髦符号,你可以说这部片子是浮躁的代表,也可以叹息它付出了应有的努力。 然而有一点是不能让人接受的,这么大的投资,对应的却是如此差的最初上映表现,如不撤档,几乎注定要以惨败告终。主创团队的一厢情愿与市场的实际反应南辕北辙,电影所下的功夫与公众的观影期待也几乎不在一个频道上,这样的错误虽非电影史上仅有,但那样的纪录不是它应该在今天中国电影市场上重现的理由。 中国近年涌现出一些现实题材的优秀商业类型片,它们反映了我国电影业的整体进步。但“烂片”频现仍是个大问题,那些“烂片”不能不说暴露出电影业仍存在的一些浮躁。很多片子连故事都编不好,就想靠一两个明星带票房,或者指望某个新奇元素创造奇迹,其实它们的失败在开拍之前就已经注定。 中国电影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越美国电影市场,但这么大的市场没有形成汇集最优秀人才和建立合理规则的足够动力。明星对资源的过度占有,“圈子文化”盛行,制造虚假影评和虚假票房等等,这些降低了电影市场的锐气,让“洋气的”电影业在现代化和规范化方面实际上落在了不少行业的后头,有时仍像个“大农贸市场”。 一说剧本问题,有人就抱怨“管得太严”。剧本管理会产生它的影响,我们希望电影剧本的创作空间越来越大。但是这个问题决不是一些电影情节从常识上都难以及格、逻辑上驴唇不对马嘴的托词。《我不是药神》《我不是潘金莲》等都触及了敏感问题,但获得了成功。而有一些片子并没触及敏感事情,但就是故事编得很烂。 中国一些大导演有时也会拍出故事情节不及格的片子,这不是浮躁又是什么呢?或许中国电影市场太大了,整个娱乐市场同样大得惊人,一旦出了名,赚钱太容易。本来一些人的艺术才能就谈不上很高,出了名又被各种能赚快钱的“不务正业”分走了精力,他们搞出的电影能好到哪里去呢? 不要用好莱坞也有烂片来为我们这里也出烂片申辩。好莱坞的烂片好歹还能拿到世界上去骗人,有“好莱坞”这个大品牌帮它们蒙混过关。中国电影尚在奋起直追之际,这里的电影人唯有以更多的付出杀出一条血路来。 电影界不能不承认,它们的前进速度大大慢于中国票房的扩张速度。希望市场建立起对拍出“烂片”主创人员的追责机制,长期没有好片子的明星也应该混不下去,市场的眼里不该揉进太多的沙子。(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乡村旅游四大问题亟待破解
- 下一篇:这个暑期 国漫能否再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