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观点争鸣 >

民宿产业化呼唤民宿人才职业化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近年来,我国民宿产业发展迅速,但同时民宿各类人才供不应求。民宿产业化呼唤民宿人才职业化成为趋势。  
    据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在第三届全国民宿大会上发布的《2017年全球民宿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以民宿为代表的新兴非标准化住宿业(包括客栈、精品酒店等),其数量由2016年的不到5万家急剧扩容到2017年的28万家。短短的一年时间,民宿呈现几何级数的爆炸式增长,既是过去五年民宿行业高速发展的惯性使然,更是在各地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民宿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和优化带来的民宿产业供给侧产能集中释放的开始。  
    产业规模的扩张形势喜人,但产业要素中人才环节对产业发展由促进转为制约令人生忧。因此,笔者认为,要顺应民宿发展的特点,加大对人才的培训力度,促进民宿人才职业化发展。  
    首先,主人是民宿的核心吸引物,是民宿的魅力之源,要着重培养和造就更多的民宿主人和管家。  
    民宿的特点是小而美。资金投入的小额度、经营空间的小体量、接待能力的小规模、服务管理的小团队,造就了民宿的精致。民宿主人或者管家浓浓的乡愁情怀、独特的审美品位和个性化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塑造了民宿的精美。主人文化,是民宿作为文化旅游综合体的灵魂。建筑可以复制,主人无法拷贝。主人,既是民宿产品开发和服务营造的特色之源,也因此成为民宿扩张和拓展最大的瓶颈。这一瓶颈的破解之道,就在于保持独立、个性的前提下,培养和造就更多的民宿主人和管家。  
    其次,扩张是民宿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民宿的商业之路。由此,民宿产业化发展对职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民宿运营管理人才队伍有着迫切需求。  
    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民宿已经由抚育期进入蓬勃的青春期,呈现出由情怀到商业、由单店到连锁、由当地到外地、由一地到多地的规模化发展阶段特征。作为一种以情怀为商业基因的经营行为,规模化的发展要求有规模化的经营管理和服务团队作为人力资源保障。民宿初生期的投资方、管理方、服务方多重角色、多个岗位高度合一的主人模式,根本无法适应民宿产业化发展对职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民宿运营管理人才队伍的迫切需求。  
    再次,培训是民宿人力资源建设的解决之道,是民宿发展之本。  
    按照前述研究报告提供的2017年28万家非标住宿规模,以每家一个民宿主人、三位管家的保守估计,去年全行业就需要至少100万高素质的从业者。如此巨大的人力资源缺口,如果只是依赖第一代创业型民宿主人的传帮带式人才培养模式,肯定是无法满足要求的。民宿的产业化,不可能是民宿企业的一枝独秀,而是由民宿企业和民宿企业的服务、支持、配套等行业同步发展、共同成长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在巨大的人才市场需求引导下,我们注意到,已经有众多的大专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始以各种形式试水民宿人才培养这一全新的领域。例如,2017年浙江大学开办了国内第一个民宿管理研修班,北京佳乡学院举办了多期民宿游学,甚至有民宿成功转型为培训型民宿,以自己的经营空间为课堂,以自己的经营管理经验为教材,专门面向同行开办实操性极强的系列培训班。  
    据了解,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自2016年10月成立以来,秉承“服务会员、服务行业”的宗旨,高度重视民宿人才的培养工作。2017年3月,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民宿人才教育培训座谈会。2018年上半年,开创性地在浙江舟山、莫干山,北京延庆,广西阳朔等地举办了多期民宿店长(管家)系列培训班,受到了民宿业界的普遍欢迎。与此同时,民宿培训系列教材的编写、专业导师的选拔、游学培训基地的招募等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开展中。按照正在编制的《2018——2035年全国民宿人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力争在三年内解决民宿人才极度短缺问题,初步满足民宿增量提质的产业化发展需要。与此同时,着手建立全国性的覆盖规划设计、投资开发、经营管理等全产业链的民宿人才库,促进民宿人才的职业化发展。穆晓雪
(责任编辑:admin)